操作系统第四章2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内容回顾: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页号
;内容回顾:逻辑地址:由页号和页内偏移量两部分组成。; 内容回顾: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内容回顾:逻辑地址:由页号和页内偏移量两部分组成。;使用快表的硬件模式;内容回顾: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优缺点;;;;;§4.6.2分段存储管理;2.分段存储管理的地址映射
(1)地址映射的数据结构
在分段存储方式下,作业的各个段被分配到了内存中相互不连续的存储区域。各段的长度不同,占用的内存区域也大小不一。
每个作业在内存中设置了一个段映射表,简称段表。段表保存在内存中某个固定的区域,表中记录着一个作业各段的大小和首址。在某些操作系统中把段表的表项称为段描述符。;;;(2)地址映射
一个逻辑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段号s和段内地址d。系统根据段表地址寄存器的内容(表示段表的起始地址)找到进程的段表,以段号为索引查找相应的表项,得出该段的长度limit及该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base。
将段内地址d与段长limit进行比较。如果d不小于limit,这表示地址越界,系统发出地址越界中断,终止程序的执行;如果d小于limit,则表示地址合法,将段内地址d与该段的内存始址base相加,得到所要访问单元的内存地址。;控制寄存器;(西北工业大学2000);分析;例题:某分段管理中采用下表所示的段表: ;解答:
[0,430] 的物理地址是:219+430=649
[1,10] 的物理地址是:3300+10=3310
[2,500] 的物理地址是:500100,越界
[3,400] 的物理地址是:1237+400=1637
[4,20] 的物理地址是:1952+20=1972
[5,100] 的物理地址是:54,段号越界
存取主存的一条指令或数据至少要访问2次内存。;§4.5 分段存储管理;4.6.3信息共享;分页系统中,内存共享是通过页表指向相同的物理块的方式来实现共享的。;2. 段的共享和保护
(1)段的共享;§4.5 分段存储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4.5.4 段页式存储管理;概况:;§4.5 分段存储管理; 段页式系统中的地址变换机构 ;地址变换过程:;在段页式系统中,需三次访问内存。
第一次访问,是访问内存中的段表。
第二次访问,是访问内存中的页表。
第三次访问,才是真正从第二次??问所得的地址中,取出指令或数据。
由于它的基本原理与分页及分段时的情况相似,故在此不再详述。 ;关于存储管理,试问:
1.在分页、分段和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当访问一条指令或数据时,需要访问内存几次? 各做什么处理?
2.假设一个分页存储系统具有快表,多数活动页表项都可以存在其中。如果页表放在内存中,内存访问时间是1”,若快表的命中率是85%,则有效存取时间为多少?若快表的命中率为50%,那么有效存取时间为多少?(西工大2000);参考答案:;2.若快表的命中率是85%,则有效存取时间为:
0.85×1+(1-0.85)×(1+1)=1.15μs
若快表的命中率为50%,则有效存取时间为:
0.5×1+(1-0.5)×(1+1)=1.5μs;例题:设作业的虚拟地址为24位,其中高8位为段号,低16位为段内相对地址。试问:
(1)一个作业最多可以有多少段?
(2)每段的最大长度为多少字节?
(3)某段式存储管理采用如下段表,试计算[0,430]、[1,50]、[2,30]、[3,70]的主存地址。其中方括号内的前一元素为段号,后一元素为段内地址。当无法进行地址变换时,应说明产生何种中断。(西安理工2000);参考答案:;本节小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