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u陈情表432精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为第二中学备课组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解题 1、关于“表”:文言文中的文体,意义同“疏”,是古代大臣给皇帝的奏章。或者是说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 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 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 3.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而李密身系蜀汉,无心出官,写奏章推脱。本文就是此时所写。 音读—— 正字音、明句读 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 注意: “鲜”“期”“强”“洗”“有” “更”等读音变化的字。 理解生难词 险衅 命运艰险,罪孽深重 闵凶 忧患险恶,指不幸的遭遇 见背 婉辞,指长辈去世 成立 成人自立 期功 期,jī期功,指近亲 夙 (早) 婴 (缠绕) 废离 停止照料,离开 逋慢 轻慢 狼狈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思,比喻进退两难 宠命优渥 恩命优厚 盘桓 徘徊不进,畏缩不前 乌鸟私情 乌鸟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理解生难词 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 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 内容梳理 “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 (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自由诵读第1段 A.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 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 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相依为命: 凄苦: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二层。 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自由诵读第2段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