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2.3.3 真菌 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4-07约1.9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3.3真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真菌细胞与细菌的区别,描述真菌的结构、营养和生殖特点;(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2.进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提高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探究实践)

3.能够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真菌,辩证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态度责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真菌的主要特征;2.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113页“想一想,议一议”,提问:长满“毛毛”的豆腐可被制成风味独特的腐乳,橘子若保存不当,也会发霉长毛,豆腐和橘子上的“毛毛”事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走进真菌的世界。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好奇心,为学习真菌知识做铺垫。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多种多样的真菌

展示各种各样的真菌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3页对应的内容,结合生活常识思考:

①你都见过哪些真菌?

②真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③从细胞组成上来看,真菌可以分成哪几类?

(二)真菌的结构和生殖

1.教师讲解:我们常见的这些真菌,虽然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我们以酵母菌和青霉菌为例,来认识真菌的结构特点。播放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演示实验视频。

2.请学生阅读教材114页“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内容。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上114页方法步骤一观察酵母菌。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取材?

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哪些现象?

3.展示实验结果和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教师讲解酵母菌细胞的结构特征,请学生对比酵母菌和细菌,找出它们的结构差异。

4.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上114页方法步骤二观察青霉。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①观察霉菌需要借助哪些工具?

②青霉的菌丝有哪两种?

③顶端青绿色的物质是什么?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讲解曲霉)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5第一、二段正文内容,观察图2-36青霉的结构示意图和蘑菇的结构示意图,提出问题:和植物细胞相比,真菌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那么它们是怎么获得营养物质的呢?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最后一段,提问:真菌无处不在,它是如何进行生殖呢?

教师补充:个别种类的真菌如单细胞的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状况不好时,酵母菌可进行孢子生殖。

7.请学生列表比较三种真菌:

再请学生列表比较细菌和真菌:

(三)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请学生阅读教材116页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归纳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结合教材和生活经验回答:

①木耳、银耳、香菇和金针菇等。

②霉菌能使食物发霉;有些真菌具有食用或药用价值。

③多细胞真菌和单细胞真菌。

学生回顾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结合教材提示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可以观察到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经过染色后还可以看到酵母菌的细胞核。

补充笔记:酵母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是真核细胞。

学生实验可以观察到青霉的菌丝有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两种。顶端青绿色的物质是青霉的孢子,呈扫帚状。

师生共同总结:由于真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所以必须从外界直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是异养。

学生回答: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孢子来繁殖后代。

补充笔记。

学生将表格补充完整:

学生将表格补充完整:

归纳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弊——引起人患病、引起植物患病;

利——真菌可食用或应用于食品制作、利用真菌生产抗生素等药品、细菌和真菌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归纳表达能力,初步认识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用表格归纳整理知识点的习惯。

三、课堂总结盘点收获

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真菌的种类和结构。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真菌通过孢子生殖,酵母菌还可以进行出芽生殖。通过学习能够辩证地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小组内总结,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见课件

回答课件上的习题

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2.3.3真菌

【教学反思】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不足之处是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的准确控制,影响实际教学的效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