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CACM 1107-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亚健康中医干预.docx

发布:2025-04-05约9.1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11.120C05

团体标准

T/CACM1107—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亚健康中医干预

practicEguidelinefortreatingweibinginchinesemedicine

sub-healthschinesemedicineintervention

2018-09-17发布2018-11-15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11072018

前言

本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更新了ZYYXH/T22006《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与ZYYXH/T2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部分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内容。

增加了肾精不足证、脾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三个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候。

增加了干预方法,具体包括情志干预、起居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中医适宜技术干预。

修改了先前版本中4.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分类与中医辨证部分,改为4.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5.亚健康的分类7.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候三部分。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本指南参与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中和亚健康研究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陈守强、杨志敏、孙涛、张铁峰、朱嵘、何清湖、王天芳、彭玉清、马文杰、张冀东、怀银平、徐亮、左瑶瑶。

3

T/CACM11072018

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对亚健康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导致人们对于亚健康的概念认识不统一,干预不规范。尽管中医在干预亚健康方面具有优势,但应用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化。

亚健康虽然是西医学基于健康新概念而提出的一种新概念,但其所反映的理念早在我国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时代的治未病思想中就有体现,也就是要重视疾病的预防,提高健康质量及生活质量。亚健康状态的范畴不等同于中医广义治未病中的未病,但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通过亚健康的研究,集中西医的精华和优势,将这种朴素而先进的理念和当代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有机结合,促进人们对中医治未病更深入的理解,使中医治未病从理念、思想发展成为看得到,更容易被世人接受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及中医未病学学科,在疾病预防和保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亚健康研究及干预的文件,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王天芳教授为主执笔完成,对于促进我国亚健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使更多的临床医师认识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优势,促进中医临床医师更加规范地运用中医药干预亚健康,使更多的人了解亚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本指南是在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基础上进行修订,修订原则是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发展,对亚健康的中医认识、中医常见证候进行修订,增加了亚健康的干预方法内容,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以期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工作者寻求更加切实可行的亚健康管理方案及干预措施。

4

T/CACM11072018

5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亚健康中医干预

1范围

本指南规范了亚健康的术语和定义、范畴、常见临床表现、分类、中医认识、中医常见证候、判定及中医干预原则。

本指南适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评定和干预。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