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ppt

发布:2017-05-29约7.82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581 618  907  960 唐宋文学概要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唐诗、宋词 唐 诗 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陈子昂、“沈宋” 、田园山水诗派、边塞诗派、“李杜”、大历十才子、“元白”、“韩孟诗派”、刘禹锡、“小李杜” (一)诗歌本身的发展变革 1、诗歌思想内容的发展变革 诗骚传统 汉魏乐府 建安风骨 陶谢 永明新体 2、诗歌形式技巧的发展变革 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诗 (二)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 “贞观之治” 与“开天盛世” ※唐王朝国家的版图空前扩大,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人民的创造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影响:唐人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改变 诗人的漫游: 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杜甫:“放荡齐赵间,逑马颇清狂”。 作用:开阔了诗人的眼界,而且增强了诗人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生的体验。也改变了诗人的行为方式,体现侠客的气质 (三)唐代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进士科受重视 胡震亨《唐音癸签》:“唐试初重策,兼重经,后乃觭重诗赋。中叶后,人主至亲为披阅,翘足吟咏所撰,叹惜移时。或复微行谘访名誉,袖纳行卷,予阶缘,士益竞趋扬名,殚工韵律。诗之日盛,尤其大关键”。 唐太宗开文学馆、武后宫廷“文学沙龙”、代宗关注王维诗集编纂、宣宗悼念白居易 (四)开明政治、思想活跃 “唐诗无讳避。”(洪迈《容斋随笔》) 思想文化氛围宽松、自由,儒、释、道等各种思想都得以流传。基本上都得到了自由发展,并且呈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趋势。 由于思想界的自由,异域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原 (五)艺术门类的昌盛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互相影响,为文学的繁荣增添了新的手法。 山水诗与山水画的相互影响,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舞蹈与书法相互影响: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贴,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唐诗史分期及其阶段性特征 一、“四唐说”: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诗 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2) 高棅《唐诗品汇·总叙》: “贞观、永徽之时,虞魏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闱帷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 初唐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五十年:是宫廷诗的时代。上官仪。在野诗人王绩 后五十年: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初唐四杰、沈宋、陈子昂 盛唐诗歌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 ――755) 1、山水田园诗派 2、边塞诗派 3、浪漫主义诗人 —— 李白 4、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 中唐诗歌肃宗(756)――穆宗(824) 1、奇险诗派 2、新乐府诗派 3、诗豪 —— 刘禹锡 4、柳柳州 —— 柳宗元 5、诗鬼 —— 李贺 四、晚唐诗歌 1、晚唐前期的“小李杜” —— 李商隐和杜牧 2、晚唐后期的两种诗风: 初唐诗歌 1、唐太宗时期宫廷诗人 诗歌主要是应制颂圣、润色鸿业和以隋为鉴、谏议讽喻两个方面,诗风开始由六朝绮靡浮艳向典雅中和转变。 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贞观年中,太宗外厌兵革……内兴文事,虞(世南)、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之俦以文章进,王(珪)、魏(徴)、来(济)、褚(亮)之辈以才术显。咸能起自布衣,蔚为卿相,雍容侍从,朝夕献纳。我(指唐王朝)之得人,于斯为盛。……变风变雅,立体不拘于一途;既博既精,为学遍游于百氏。” 成就较大的诗人当推李世民和虞世南、魏徴、李百药等人。 虞世南及其诗歌创作 贞观宫廷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为当时第一文宗。诗文兼擅,历仕陈、隋,入唐后为李世民府属,“十八学士”之一。诗歌力图摆脱齐梁浮艳之习,初露清新、刚健气息。 2、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宫廷诗人 上官仪、“沈宋”、“文章四友” 诗歌思想内容趋向婉媚空艳、艺术形式华美 “上官体”: “绮错婉媚”的诗风,具有重视形式技巧,追求声律之美的倾向。 “六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