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某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剖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省德州市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包括18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3分)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这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常含有会使人中毒的()
A. 乙醚 B. 乙二醇 C. 丙三醇 D. 甲醇考点: 醇类简介.
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较强的毒性,甲醇摄入少量时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解答: 解:严禁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较强的毒性,甲醇摄入少量时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酒精、甲醇的知识,难度不大,加深对甲醇的毒性的认识,严禁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
2.(3分)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B. 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C.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 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汽油
考点: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专题: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分析: 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从石油分馏产物的成分来判断;
C.从是否有较大污染来判断;
D.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汽油.
解答: 解:A.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故B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充分,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为清洁的化石燃料,故C正确;
D.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使用,涉及到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等知识,难度不大,注意积累基础知识.
3.(3分)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剂,以保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碳碳双键、羰基、羧基 B.苯环、羟基、羰基
C. 有羰基、羧基、酯基 D.有碳碳双键、苯环、羧基
考点: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 根据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图来分析官能团,并利用官能团的概念来分析判断.
解答: 解:根据分子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羰基(C=O)、羧基(﹣COOH).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官能团的概念,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较简单.
4.(3分)有8种物质: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⑤甲苯;⑥溴乙烷;⑦聚丙烯;⑧环己烯.其中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A. ①②③⑤ B. ④⑥⑦⑧ C. ①④⑥⑦ D. ②③⑤⑧
考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1)能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为:
①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类反应,使溴水褪色;
②与苯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与醛类等有醛基的物质反应,使溴水褪色;
④与苯、甲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液混合振荡,因萃取作用使溴水褪色,有机溶剂溶解溴呈橙色(或棕红色);
⑤与碱性溶液(如NaOH溶液、Na2CO3溶液等)反应,使溴水褪色;
⑥与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H2S、SO2、KI和FeSO4等)发生反应,使溴水褪色;
(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为:
①与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类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苯的同系物(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与苯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与醛类等有醛基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与具有还原性的无机还原剂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既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包括:
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包括分子结构中有C=C双键、C≡C三键、醛基(﹣CHO)的有机物;苯酚和无机还原剂.苯的同系物只能使其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有机萃取剂只能使其中的溴水褪色.
解答: 解:①乙烷属于烷烃,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故①符合;
②乙烯含有C=C双键,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故②不符合;
③乙炔含有C≡C三键,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故③不符合;
④苯属于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故④符合;
⑤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故⑤不符合;
⑥溴乙烷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