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千斤拔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
PAGE
PAGE8
《千斤拔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江西省中医药标委会下达的2020年度第一批标准化项目,对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请的地方标准立项,批准了制定《千斤拔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
起草单位: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3.主要起草人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
王小青
男
副所长/副研究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总负责
蔡妙婷
女
助理研究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技术总负责
熊尚肆
男
董事长
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负责调查与试验
虞金宝
男
副院长/研究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试验调查总结
袁源见
男
助理研究员
江西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实施、调查
卢信
男
经理
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试验调查总结
曾慧婷
女
助理研究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实施、调查
李晶
女
研究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实施、调查
王永鑫
男
经理
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试验实施
何小群
男
主管药师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试验实施
郑明敏
男
研究实习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实施、调查
杨海燕
女
研究实习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试验实施
李雪微
女
研究实习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实施、总结
胡慧心
女
研究实习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试验实施
陈超
男
助理研究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试验实施
文萍
女
副研究员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试验实施
王亚敏
女
主管中药师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试验实施
卢峰
男
农艺师
上高县农业农村局
试验实施
胡华根
男
中级技术员
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试验实施
胡勇光
男
中级技术员
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试验实施
冷加琪
女
行政专员
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试验实施
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千斤拔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常见常用的中药材,生长于山坡草丛中。主要分布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湖北、贵州、江西等地。《岭南采药录》记载其“味辛,性温祛风去湿。治手足痹痛,腰部风湿作痛,理跌打伤,能舒筋活络。”《南宁市药物志》也记载:“千斤拔性甘,平,无毒,壮筋骨,去瘀积。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四肢酸软无力,黄疸。”药智网查询可知,有关千斤拔的中成药处方有32条,药材标准有26条,中药饮片炮制规范32条,其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对千斤拔规划化种植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0年起就开始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申请了“一种千斤拔催芽方式及种植技术”的发明专利,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已在该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野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人工种植的千斤拔已成为绝对市场主力,但是由于目前江西区域还未形成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种植方案,导致市面上千斤拔品质参差不齐,泥沙俱下,这不仅极大的影响了药农、企业等种植群体的经济效益,更是对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研究并推广一套高效可持续的种植方案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该地方标准的实施提高有利于减少野生中药资源的浪费,为市场提供优质稳定的药材,推动千斤拔种植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转型,提升企业、种植户、药农的经济效益,强化我省中药材绿色生态种植,打造产业特色,促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三、主要起草过程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及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承担项目间,总结十余年千斤拔种植经验,进一步梳理以往研究成果,查阅文献资料,再通过走访调查3~5个代表性的较大规模千斤拔种植基地,采纳目前一些生产实践中先进成熟的成功经验,对千斤拔栽培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总结,开展该标准的编制工作。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一)标准的编制原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一部)的有关规定、外经贸部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及有关研究文献资料,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结合江西千斤拔种植实践与实际,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可操作性、规范性、程序性等原则制定本标准。
1、科学性:在标准编制中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与技术措施。
2、系统性:千斤拔种植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环节多,在标准编制过程坚持各个环节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相容性。
3、可靠性:坚持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大量科研试验数据和丰富实践证明的数据编制标准,坚持各项指标与措施来源于实地数据的分析与测算。
4、可操作性:力求标准的条款表述明确无歧义,简便明了易理解和操作,排除人为的随意性。
5、规范性:标准内容的编写顺序、编排格式、章节划分以及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