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理学试题题库.docx

发布:2024-10-09约9.34万字共1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理学

3-1细胞与组织损伤

1995A42.

A.脑

B.心脏C.肾脏D.脾脏

E.小肠

1995A42.

3-1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3-1A

①最易发生液化性坏死——脑+脊髓;

③最易发生气球样变——肝;

⑤不发生化生的组织-——神经纤维;

②最易发生脂肪变——肝;

④最易发生干性坏疽--四肢;

⑥不发癌的组织——软骨组织。

脑组织含蛋白质最少,不易凝固,而含磷脂和水分多,有利于液化:且液化过程中常形成软化灶。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1995C127.3-91995C128.3-5

1995C127.3-91995C128.3-5

病毒性肝炎

脾梗死

C

A

⑴病毒性肝炎可有各种类型的坏死:

①嗜酸性坏死—普通型肝炎;

③点状坏死—普通型肝炎;

⑤桥接坏死—中重度慢性肝炎;

②溶解性坏死(液化性坏死)—重型肝炎;

④碎片状坏死一慢性肝炎;

⑥凝固性坏死一慢性肝炎。

(2)凝固性坏死时,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常保持其轮廓残影。多见于心肌、肝、肾、脾梗死。

1997A33.3-1下列哪个脏器不发生坏疽?

A.肺

B.下肢C.阑尾D.小肠

E.脑

1997A33.3-1E

①脑易发生液化坏死,不发生坏疽。因脑组织含蛋白少,不易凝固,而含磷脂和水分多,有利于液化,且液化过程中常形成软化灶。②下肢易发生干性坏疽;③肺、阑尾、小肠易发生湿性坏疽。

1998A34.3-1下列有关坏死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核缩、核碎、核溶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

B.干酪样坏死常由结核杆菌引起C.胰腺坏死常为液化性坏死

D.固缩坏死只见于细胞的生理性死亡

E.坏疽是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的结果

1998A34.3-1D①胞死亡可分为坏死和凋亡两大类。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包括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坏死分凝固性、液化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等类型。②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干酪样坏死。③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腺泡细通透性增高,释放大量胰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脂肪酸与血清钙结合成脂肪酸钙,使组织细胞溶解液化,而呈液化性坏死。④坏疽是特殊类型的坏死,是指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⑤固缩坏死也称凋亡,是细胞的生理性死亡,但不能说“只见于细胞的生理死亡”,因为固缩坏死还可见于很多生理或病理过程,如各种细胞衰老更新、照射、应用细胞抑制剂之后的细胞萎缩、肿瘤细胞的自发性固缩坏死等。

A.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

B.前角蛋白细丝堆积

C.增大的载有蛋白质的溶酶体

D.线粒体肿胀、嵴消失

E.核内包含物

1999B99.3-1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小滴

1999B100.3-1肝细胞内Mallory小体

1999B99.3-1C1999B100.3-1B①当肾炎或其它疾病伴有大量蛋白尿时,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常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红染小滴,称玻璃样小滴变性。研究表明,肾小球通透性增高时有大量蛋白滤过,这些蛋白质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所吞饮,在胞质内彼此融合形成玻璃样小滴。以后与溶酶体融合被消化(增大的载有蛋白质的溶酶体),多见于脂性肾病。②肝细胞胞质内前角蛋白聚集为Mallory小体,多见于酒精性肝病。参阅【2000B100.3-1】。③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为毛玻璃样肝细胞的病理表现.是指肝细胞胞质内含有HBsAg,为慢性乙肝的表现。

2000A33.3-1下述哪项肝细胞的病理改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

A.细胞内大量糖原沉积

B.核内出现假包涵体

C.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

D.前角蛋白细丝维聚

E.粗面内质网增多

2000A33.3-1C

本题的考点就是“毛玻璃样肝细胞”。毛玻璃样肝细胞并非指肝细胞的“玻璃样变性”,而是指肝细胞内含有HBsAg,免疫酶标显示HBsAg反应阳性。组织学上表现为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电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