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ppt

发布:2018-02-28约2.17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定义及现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梗阻所引起心肌缺血的一系列后果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为冠心病。 冠心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病理改变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占据主导地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临床较常采用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但其属有创检查。采用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方法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般资料 对8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16层螺旋CT的冠脉成像检查,18例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对比。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42-82岁(平均57岁)。心率要求在65次/分左右。 冠脉成像技术 扫描技术 :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Simens Somatom Senation 16)进行扫描 ,做常规胸部定位像 。 步骤1:钙化积分扫描 步骤2:测量血管峰值时间(时间-密度曲线 ) 步骤3:冠状动脉增强扫描 注:步骤1、3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屏气扫描 钙化积分程度 无(少量)钙化:0 ~ 10 轻度钙化:11 ~ 100 中度钙化:101 ~ 400 重度钙化:400以上 图像重建技术 MPR(多平面重建) MIP(最大密度投影) CPR(曲面重建) VRT(容积重建) MPR及MIP技术对冠状动脉显示最佳, VRT主要显示较大血管的三维效果及显示硬斑块大致轮廓 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 参考美国心脏学会的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对冠状动脉的节段为单位进行评价,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的近、中、远段和对角支(D),左回旋支(LCX)的近、远段和钝缘支(OM),右冠状动脉(RCA)的近、中、远段和后降支(PDA),另有圆锥支(CA)、右室支(RVB),锐缘支(AMB)、左室后支(PLVB)。最后归纳为左主干,前降支, 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支属相应的主干(对角支属前降支)。 结果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 钙化积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前降支(LAD), 右冠状动脉(RCA),回旋支(CX),左主干(LM), 这与冠状动脉狭窄的顺序是吻合的。 钙化积分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可能 越大,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也越大。 有冠状动脉钙化就有冠状动脉明显狭窄 没有冠状动脉钙化就没有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各支显示结果            显示例数       显示率                    左冠状动脉主干       85       100 % 左前降支近端         85       100 % 左前降支中端         76        89.4% 左前降支远端         59       69.4%  左旋支近端          82        96.5% 左旋支远端          57         67% 右冠状动脉近端       85        100 % 右状动脉主中端       72        84.7% 右冠状动脉远端 70 82.4% 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 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9.5%,准确度为82.4%。阴性预测值87.5%。另发现右冠状动脉异常开口1例,肺部感染2例,两侧胸水1例,右下肺结节1例。 病例4 讨论 一.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因素 1.心脏搏动 2.屏气合作与否 3.有无心律失常 4.图像重建相位 5.冠状动脉钙化 二.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对硬斑块的检测较软斑块及纤维斑块要准确、客观 。一般早期的钙化斑块,不会造成管腔明显狭窄,而软斑块及纤维斑块则易引起管腔较明显的狭窄改变。 三.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 对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主要分支来说,CTA的显示率和判断准确率都是较高的。 在评价冠状动脉管壁钙化的可靠性、准确性上,CTA要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VRT图像还可以立体显示心脏大血管及冠状动脉的形态、结构,对冠状动脉先天结构异常能准确诊断。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