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安装专项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一、施工测量
1、总体测量工作程序
测点交接→测点复测→建立施工导线网、布置水准控制点→测定各桩位→局部放样。
2、原测量控制网(点)的复测
开工前对建设、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按原测设的网型和等级,并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复测。复测拟用仪器:平面控制采用Ⅰ级全站仪;高程控制采用DS2水准仪。复测和计算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其点位才能使用。
3、控制系统的建立
针对本标工程的特点,建立现场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于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测量的控制。
(1)、平面控制系统
拟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等级为一级的平面控制系统, 即方位角闭合差10n(n为测定系数, 测距相对中误差≤1/30000), 采用南方测绘全站仪。系统布设时,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为导线起始方向,沿本标段外围布设一环形闭合导线,并联测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导线点的埋设规格采用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附录的金属标志图设置。导线点的位置应通视条件良好,间距50~100m,不易受施工道路交通的影响,并保护好定位桩。
(2)、高程控制系统
建立以导线点为基础,等级为三等的高程控制系统[即环线闭合差为±12 √Lmm (L为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 单位为Km)], 测量仪器采用日本索佳B1型水准仪, 由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将标高引至各导线点上。
(3)、放线控制
本标工程的放线控制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道路红线的平面控制;
②管道中线、轴线的平面及高程控制。
4、 主体工程测量
(1)、施工放线
本工程的施工放线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检查井中心位置放线和伸缩缝设置位置放线;
②道路、管道中线测放:
测量放线时,先由坐标控制网,采用坐标法放出检查井设置位置,打设井位及伸缩缝控制木桩,然后再测设管道中线,并每隔10m打设临时中线控制木桩。在施工过程中,需多次重复测放管道中线。
(2)、 标高测量与控制
把管道的相对标高引测到水准基座上,然后将地面高程控制点标高通过两台水准仪及钢尺上下传递读数方法引测至管道沟槽底,确定地下管道控制标高,如图所示。
管道标高控制的关键是控制管道基础砂垫层面的标高。砂垫层施工时,在基底每隔5m测设一条标高控制桩,严格控制垫层面标高,垫层必须按设计要求夯实。
(3)、 内业计算
导线点坐标控制网测设后,水平角及距离要进行平差,并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必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表2.6.9的要求。
(4)、测量精度要求(见下表)
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
序号 固定测桩间距(m) 允许偏差 1 200 1/5000 2 200~500 1/10000 3 500 1/20000
说明:
①水准点闭合差±12L1/2(mm),式中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②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n1/2,n为测站数。
③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5、仪器的检测和控制网的复核
测量人员应小心爱护测量仪器,严格按规范和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项目部测量组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在用仪器的常规检验和校正。公司按有关规定,定期把仪器送到指定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至少每月复核一次。当点位可能遭到破坏、位移或对该点的精度有怀疑时,应立即与相邻点进行联测,确认精度达到要求才可以继续使用。
6、质量保证措施
(1) 安排熟练的测量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测量组,专职负责测量工作,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
(2) 测量人员要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并需熟知与施工测量有关的设计文件和图纸,准确进行测量放线。
(3) 严格执行人员责任制,做好复核、复检工作,对设计图纸的数据,及测量计算的数据,经复检无误方用于施工测量。
(4) 凡规定需由监理工程师复检的测量项目,测量后即时联系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
(5) 做好测量仪器的常规检校和定期送检工作,保持仪器设备良好状态。
(6) 要做好各项测量记录、测量计算单的整理、保管,以备竣工归档。
(7) 公司建立二级管理制度,项目部测量结果要由公司技术部派出测量组进行复核,内容包括导线网点、高程控制点等,如发现差错,及时纠正。
二、土方开挖
开挖前必须查明地下设施情况,开挖方式采取0.5M3反铲机机械开挖为主,人工清底,修理边坡为辅的方式进行,入场后依据每地段的具体地质情况进行支护,地下水特别丰富的地区,还须做好坑侧的止水和坑底的降排水工作。
在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夹粉砂层时应特别注意,必要时采用排桩护脚。
基坑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坑底部高程,不得超挖和扰动原土,如遇管基需换土处理,采用级配砂石进行回填。
开挖过程中应在基坑底挖出临时集水坑,使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