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保护法与地理实践试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4-05约4.0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保护法与地理实践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综合治理,公众参与

C.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2.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违法行为?

A.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B.在自然保护区进行非法开发活动

C.未经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或者拆除环境污染防治设施

D.水体污染导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

3.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A.排污许可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环境监测制度

D.环境宣传教育制度

4.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

A.造成的生态破坏

B.造成的财产损失

C.造成的健康损害

D.造成的名誉损害

5.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资源保护的国际合作方式?

A.国际条约

B.国际会议

C.国际援助

D.国际贸易

6.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机构?

A.环保部门

B.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水利部

D.农业部

7.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资源保护责任?

A.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

B.公民应当自觉保护环境

C.政府应当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执法

D.社会组织应当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8.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资源保护教育?

A.环境资源保护知识的普及

B.环境资源保护技能的培训

C.环境资源保护文化的传播

D.环境资源保护法规的宣传

9.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资源保护监督?

A.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B.社会组织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C.公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D.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责任?

A.环境违法行为

B.环境损害赔偿

C.环境保护行政处罚

D.环境保护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综合治理,公众参与

C.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2.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A.排污许可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环境监测制度

D.环境宣传教育制度

3.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机构有哪些?

A.环保部门

B.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水利部

D.农业部

4.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资源保护责任有哪些?

A.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

B.公民应当自觉保护环境

C.政府应当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执法

D.社会组织应当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5.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资源保护国际合作方式有哪些?

A.国际条约

B.国际会议

C.国际援助

D.国际贸易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环境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2.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3.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造成的生态破坏、财产损失、健康损害和名誉损害。()

4.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工作机构应当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5.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简述环境保护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

(1)通过立法明确环境保护的原则和目标,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2)规范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4)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2.简述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法中的意义。

答案:

(1)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2)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促进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3)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认同感和遵守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5)推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3.简述环境保护法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答案:

(1)明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国内低碳发展。

(2)加强国际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