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测量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电视)测量方法研讨 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数字电视产品检测实验室 吴 昕 2008年6月23日 内 容 大 纲 数字电视系列标准概况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电视测量方法介绍 测试系统构成及设备要求 新测试技术展望 讨论、实际操作 数字电视系列标准概况 标准制定过程 启动:数字电视标准始于2001年12月,在信息产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成立了七个数字电视标准工作组,包括总体协调组、关键件工作组、中间件工作组、接口工作组、测量方法组工作、功能和性能技术参数组和条件接收工作组。确立了数字电视标准体系、工作制度、保密制度和会费制度,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各成员单位加入标准工作组要签订保密协议。?标准制定采取开放形式组建标准工作组,产、学、研、用各相关单位均可自愿报名参加。 标准制定过程 任务的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件,国标委计划 [2002] 41号关于下达《2002年制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和信息产业部信科函 [2002] 50号关于转发《2002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信息产业电子部分)的通知,下达给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测试方法标准工作组和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功能和性能标准工作组。 国标委下达的标准项 标准制定过程 数字电视七个标准工作组中有两个工作组设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包括数字电视功能与性能技术参数标准工作组和测量方法标准工作组。 参数标准工作组组长由刘全恩高工担任;测量方法标准工作组由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整机室主任李剑高工担任。 标准制定过程 工作组成员都已达四十多个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海信、厦华、TCL、创维、熊猫、长虹、康佳、苏州飞利浦、上广电、新科、上海永新、中视联等国内知名的生产企业;深圳电子产品检测中心、上海电子产品检测所、江苏省电子产品检测所、信息产业部电子五所、广东省电子产品检验所和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检测机构。 标准制定过程 2002年1月23至25日召开了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根据国标委下达的标准任务,确定了标准体系和框架。 标准制定过程 标准制定历经标准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等阶段,每次标准会后对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反复验证,采纳合理化意见并修改标准文本。 标准制定过程 2003年11月26至12月1日召开了第五次工作会议 ,本次大会审定的标准为: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测量方法、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方法、有线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方法、 数字电视电子投影机测量方法、数字电视固定分辨力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数字电视等离子显示器测量方法、数字电视接收及显示设备的环境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及数字电视设备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法、通用规范共16个标准。 标准制定过程 标准公示 2004 年9 月24日,数字电视接收及显示设备名词术语、接口、测量方法和通用规范等23项标准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网进行了公示。 2005年 10月13日,数字电视机顶盒—机卡分离标准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网进行了公示。 2006年1月17日, 数字电视液晶显示器通用规范标准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网进行了公示。 标准介绍 信息产业部组织制定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等25项电子行业标准于3月29日正式发布。 考虑到当前相关产业状况,为使标准得到更好的贯彻,对该系列标准中涉及显示器清晰度指标的《数字电视液晶背投影显示器通用规范》等6项标准给予过渡期,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其余标准自颁布之日正式实施。 该25项行业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包括1个术语标准、9个接口标准、8个测量方法标准和7通用规范标准。 1、SJ/T 11324-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 2、SJ/T 11325-2006数字电视接收及显示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 3、SJ/T 11326-2006数字电视接收及显示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4、SJ/T 11327-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1部分:射频信号接口 5、SJ/T 11328-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2部分:传送流接口 6、SJ/T 11329-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3部分:复合视频信号接口 7、SJ/T 11330-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4部分:亮度、色度分离视频信号接口 8、SJ/T 11331-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5部分:模拟音频信号接口 9、SJ/T 11332-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6部分:RGB模拟基色视频信号接口 10、SJ/T 11333-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7部分YPB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