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重点知识疏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本章内容介绍: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涉足两大学科领域及其分支学科,一个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另一个是医学的分支学科:临订精神病学,它不是一门完整系统的独立学科,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综合专业知识,是确定心理诊断的必备基础。
本章学习方法: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中的知识点非常多,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和其他科目进行关联和对照,对于细小的概念,要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深入理解,并能够区分相近概念的含义,对常见症状有很好的掌握程度。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精神病性: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2.以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行为主义的解释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守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略)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需对照教材一一识记!!选择题考到这个知识点较常见)
医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案例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标准)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办的统一原则(简称统一性或同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简称一致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简称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联想和逻辑)如下:
思维奔逸: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随境转移。见于躁狂状态或情绪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思维迟缓: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见于抑郁状态或情绪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思维贫乏:无明确应答性反应,回答非常简单,语速不慢,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疾呆状态。
思维松驰或散漫:答非所问,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思维联想过程破裂,内容缺乏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逻辑混乱,为精神分裂特征性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思维不连贯:言语支离破碎,语句片断,语词杂拌,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
思维中断: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和被夺:认为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称思维插入。在思考的过程中空然认为自己的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力量夺走,称思维被夺。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突然出现,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迅速消失,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病理性赘述: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夹杂不必要的细节,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病理性象征思维:混淆了具体的形象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界限。
语词新作: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或符号,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