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震极性判别.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关极性问题比较混乱,尤其是在野外施工、资料处理的过程中。野外施工、资料处理人员对极性不作出明确的解释,一定程度上不重视极性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来说,接收一套新资料,首先需要搞清的是资料有关的速度和极性,所以,不管这套资料的极性经历过如何的变化,必须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手段鉴别目前资料的极性。 排204(正) * SEG规定的标准极性 正常极性:最小相位子波起跳信号向下 零相位子波的中心是一个波峯 (检波器有极性,质点位移上下) (正常极性) 采集 解释 (正极性) (负极性) 地震子波的极性示意图 波阻抗 反射系数 正极性记录 负极性记录 地震剖面极性与地层界面的关系 地震记录极性的定义 排8(正) 排2(正) 排208(正) 通过区内9口井的合成记录于剖面相关统计 地震剖面极性为正极性 石炭系顶 界面的反射 车排子三维TRACE2995剖面 排203-排2连井剖面 石炭系顶 界面的反射 2、单轨强峰特征 在正极性剖面上,典型的正反射系数界面(如基岩顶面、火成岩顶面等)表现为单轨强峰;负反射系数界面(如大套油页岩)表现为双轨强峰。在负极性剖面上,特征相反。 地震剖面极性的判别(981177.5) 负极性剖面 正极性剖面 岩性剖面 波阻抗 反射系数 正极性 小 大 - + 地震记录 岩性剖面 波阻抗 反射系数 负极性 小 大 - + 地震记录 T6 T6 基厎反射层 基厎反射层 * *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