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一轮).ppt

发布:2017-05-24约2.93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个体 种群 生物群落 同种 不同 个体特征 种群特征 种群数量增长规律 种间关系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生态位 物种组成 范围与边界 基础课时案34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演替 2017备考·最新考纲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Ⅱ)。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D 下列叙述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特征:物种的丰富度、____________、空间         结构、____________等。 一定区域 各种生物种群 种间关系 群落的演替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物种的组成 1定义: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特点:不同群落其优势种不同,丰富度不同。 【规律技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1.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反之越少。 2.丰富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增加,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3.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4.丰富度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1、回答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有关问题 (1)调查方法:土壤动物 ,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是采用 。 (2)土壤动物习性: ,应用这些习性设计诱虫器(如右图)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取样器取样法 趋湿趋暗、避光避热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 (3)种群丰富度的统计有两种方法: 一是 (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 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    群落; 二是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 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 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 、较少、少、 很少),适用于    的群落。 记名计算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 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小、数量较多 较多 三、种间关系  不同的生物种群聚集在同一空间,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按性质可以分为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类型。 (1)捕食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B 特点: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 讨论:大鱼吃小鱼是捕食关系吗? (2)竞争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竞争的结果 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______,另一方____________。 相互抑制 优势 劣势甚至灭亡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B 生物A 生物A 生物B 生物数量 时间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当 特点: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3)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B 特点:“同生共死”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寄生 对寄生生物有受益,对寄主有受害 讨论:1.捕食与寄生的区别是什么?    2.互利共生与寄生的区别是什么? ㈠.种内互助 蜜蜂群、蚂蚁群等 羊群、鱼群等 狼、乌鸦等 蜂、蚂蚁等 “群聚”互助 “社会性”群聚 “生活性”群聚 “报警”互助 发声报警 释放化学物质报警 形态动作报警 危险时鹿闪动尾巴 拓展内容:种内关系 ㈡.种内斗争 同类相食 争夺配偶 争夺生活场所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1)引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        (3)引起水域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阳光、含氧量、食物等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问:一片水稻田中的水稻高矮是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