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室生物安全考试试题和答案.docx

发布:2025-04-07约5.83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室生物安全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级防护屏障是指()

A.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

B.实验室设施和设备

C.通风系统

D.污水处理系统

答案:A。一级防护屏障是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主要包括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可保护操作人员不接触到病原微生物;而实验室设施和设备、通风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属于二级防护屏障,是实验室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2.以下哪种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

A.移液

B.离心

C.接种

D.以上都是

答案:D。移液过程中液体的快速转移、离心时高速旋转导致样本飞溅、接种时操作不当等都有可能使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液体或固体形成微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从而产生气溶胶。

3.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个人防护装备不包括()

A.实验服

B.手套

C.护目镜

D.安全帽

答案:D。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实验服可防止污染身体衣物,手套用于保护手部不接触病原,护目镜可保护眼睛免受感染性物质的伤害;而安全帽主要用于防止头部受到物体打击等伤害,一般不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装备。

4.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玻璃器皿,应先放在()中浸泡24小时后,再清洗。

A.含氯消毒剂

B.酒精

C.碘伏

D.过氧乙酸

答案:A。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力,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将被污染的玻璃器皿放在含氯消毒剂中浸泡24小时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酒精主要用于皮肤和一些表面的消毒,对玻璃器皿上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效果不如含氯消毒剂;碘伏常用于皮肤消毒;过氧乙酸虽然也有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但稳定性相对较差,且对金属等有一定腐蚀性,一般不作为玻璃器皿浸泡消毒的首选。

5.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答案:B。根据相关生物安全法规要求,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被盗、被抢、丢失、泄露等情况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在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造成危害。

6.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预热10分钟

B.开启紫外灯消毒30分钟

C.检查风速

D.以上都是

答案:D。生物安全柜使用前预热10分钟可使设备达到稳定的运行状态;开启紫外灯消毒30分钟能有效杀灭生物安全柜内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污染;检查风速可确保生物安全柜的防护效果,只有风速在规定范围内才能保证对操作人员和样本的有效保护。

7.下列哪种实验室级别适用于操作已知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

A.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B.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C.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D.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答案:A。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危害较小;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的微生物;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操作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操作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微生物。

8.实验室发生火灾时,应首先()

A.拨打119报警

B.切断电源

C.使用灭火器灭火

D.逃离现场

答案:B。实验室发生火灾时,首先切断电源可以防止火势因电气原因进一步蔓延扩大,避免电器设备继续引发火灾或造成触电等其他危险;拨打119报警是在采取一定措施后及时通知消防部门,但不是首要操作;使用灭火器灭火要根据火灾情况和灭火器适用范围合理使用;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若无法控制火势再考虑逃离现场。

9.对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回收的废弃物应进行回收利用

B.感染性废弃物应高压蒸汽灭菌后处理

C.化学废弃物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D.放射性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答案:C。化学废弃物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等危害,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体和土壤,破坏环境,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可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符合资源节约和环保原则;感染性废弃物含有病原微生物,高压蒸汽灭菌可有效杀灭其中的微生物,然后再进行处理;放射性废弃物具有放射性危害,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

10.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

A.实验人员被实验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