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理论.pptx

发布:2025-04-08约6.4千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第一节行为与动机;人类行为基本模式;二、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

(1)自觉性和主动性

(2)行为的因果性

(3)行为的目的性

(4)行为的持久性与连续性

(5)行为的稳定性与可塑性;;四、动机的产生

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由需要()和内驱力()相结合而产生,再由动机引导个体行为达到目标。

动机产生主要依赖两个条件:

其一是内在条件,即为需要

其二是外在条件,即为个体身外的刺激诱因。;五、影响动机的因素

(1)内在因素?

1)兴趣与爱好。

2)价值观。

3)理想与信念。

4)抱负水准。

(2)外在因素

1)目标价值的大小。

2)奖惩的刺激度。;六、动机与行为

类似的动机可产生不同的行为。如恐惧性动机可引起逃避行为,也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

类似的行为也可能由不同动机引起。职工工作积极性高涨,可能是由奖金、提升等外在动机,也可能是内在动机如对工作的热爱和兴趣引起的。;国外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按时计酬的职工每天一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用于工作就足以保住饭碗。但是如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潜力会发挥到80%-90%,这之间的差额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效果是可观的。这需依靠有效的激励!;第二节需要与激励;;二、激励概述

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进程。

它包括三个因素:

某一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动力的激发;

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物;

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激励的过程;激励的实质过程

是在外界刺激变量(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内在变量(需要、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被管理者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的努力)。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但有需要不一定就会产生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为。只有最强的动机实际产生行为,这就形成了具体的需要结构和动机结构。;三、激励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2、在管理中的作用:

其核心作用是调动??的积极性。

有效的激励造就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

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四、人性假设理论;2、X理论与Y理论;X理论的基本假设;X理论假设下的管理方式;Y理论的基本假设;与Y理论假设对应管理措施;3、超Y理论;可见,Y理论并不一定比X理论好。

洛尔施认为,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并由此提出了超Y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和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这种人喜欢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喜欢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4、Z理论;Z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三节激励理论;安利制胜的另类法宝——人性化的激励制度

;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激励理论;几种代表性的激励理论;马斯洛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在纽约新社会调查学院随格式塔心理学家M.韦特海默和K.考夫卡学习整体论,193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布蓝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7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认为:

(1)只有低一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需要才发挥对人行为的推动作用(低层次需要并未消失);

(2)人的行为主要受优势需要的驱使。;;评价;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

2)找出受时代、环境及个人条件差异影响的优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二)理论(成长理论);生存需要:是指人全部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与需要层次论中的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相对应;

关系需要:是指人在工作中相互间的关系和交往的需要,与需要层次论中的部分“安全”需要、全部“社交”需要和部分“尊重”需要相对应;

成长需要:是指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与需要层次论中的部分“尊重”需要和全部“自我实现”需要相对应。;;;(三)双因素理论;;传统观点

满意不满意

赫兹伯格观点

满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