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胫骨平台骨折112例治疗的的体会.doc

发布:2018-11-03约2.9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胫骨平台骨折112例治疗的的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将骨折按Schatzker分型共分6型,不同类型的骨折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结果 112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膝关节功能评定法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7.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宜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根据骨折类型而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175-02      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对膝关节的协调性、完整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极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半月板及血管神经的损伤,严重的骨折处理较为困难,如处理不当常导致膝关节的疼痛、不稳和功能障碍。大多数学者认为胫骨平台骨折原则上应通过手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膝关节对线及稳定,有效的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12例采用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112例,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9~74岁(平均42岁);骨折Schatzker分型[1]:I型16例,II型33例,III型28例,IV型18例,V型11例,VI型6例;致伤原因:车祸68例,摔伤32例,其他12例。   1.2 治疗方法    手术时机宜根据骨折类型和全身情况而定。我们于伤后3h~10d内进行。手术方法: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取仰卧位,患肢垫高,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进行手术治疗。   1.2.1 I型骨折 外侧切口显露胫骨外侧髁,切开半月板胫骨韧带并向上牵开暴露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也可不暴露关节面在C臂X线透视下复位骨折,骨折复位后克氏针先行固定,然后行松质骨螺钉或沿克氏针拧入2枚或以上合适长度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骨折。   1.2.2 II~IV型骨折 均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固定。II、III均采用上述切口。对IV型骨折,内侧切口剥离显露胫骨内侧髁,于内侧半月板下切开关节囊,横断半月板胫骨韧带并向上翻起,充分显露内侧平台关节面。对于关节面蹋陷者先予以撬拔复位,使关节面保持光滑、平整和连续完整性,必要时辅以关节软骨下克氏针固定骨折块防止再移位及塌陷。对于劈裂骨折,复位后先予以胫骨平台关节面下克氏针临时固定。视骨折复位后松质骨缺损的大小取髂骨植骨于缺损部,以解剖形髁支持接骨板分别置于外侧髁或内侧髁后予以螺钉内固定。上端螺钉穿过内外侧髁两层皮质,以增加骨折的稳定性。   1.2.3 V、VI型骨折 采取膝关节前正中切口或内外侧联合切口显露关节囊部,分别于内外侧半月板下方切开关节囊,切断半月板胫骨韧带并向上牵开暴露胫骨平台关节面,予以复位,解剖形髁支持接骨板行固定治疗,同时取同侧髂骨块植骨填充于骨缺损部,必要时对侧辅以短接骨板固定治疗。   1.3 术后处理   术后均修复半月板胫骨韧带固定半月板,缝合关节囊,关闭伤口。术后常规于关节囊外放置引流条或负压引流管,48h内拔出。抗生素使用48h以上。术后功能锻炼采取早活动晚负重,根据骨折粉碎情况,复位及固定情况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或辅以石膏托外固定(不超过8周)。待复查有明确骨折愈合迹象后再完全负重功能锻炼。      2 结果      2.1 随访时间   本组112例患者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18个月。   2.2 临床疗效   我们采用陆裕朴等[2]膝关节功能评定法评定。优:膝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无肌萎缩,行走自如,屈伸及下蹲无困难;良: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无疼痛,有轻度肌萎缩,行走自如,下蹲稍差;可:有时疼痛,有肌萎缩,屈伸受限,但大于90度,平地行走无跛行,上下楼及下蹲不便;差:疼痛,有肌萎缩,屈伸不足90度,跛行且下蹲困难。本组112例优35例,良63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为87.5%。   术中88例行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填充。6例差患者系骨质疏松、过早负重、及创伤严重等于术后出现关节面下陷、创伤性关节炎等。   2.3 并发症   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感染2例,为创伤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开放骨折急诊手术,经清创持续对流冲洗后愈合;皮肤坏死1例,经皮瓣转移后治愈;创伤性关节炎2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手法或牵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只适用于I型及平台塌陷小于5mm的II、III型骨折。对于粉碎严重的IV型骨折以往多采用跟骨牵引,但由于固定时间长,膝关节多遗留一定范围的活动受限,且关节面塌陷者虽然早期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晚期多有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