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分阶段综合疗法临床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阶段综合疗法临床的研究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 (510095)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疗法 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也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治疗该病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临床中保守治疗方法的选择并无一定的标准,故治疗效果难有明确的预测。我们通过对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从1995年开始对该病258例患者在年龄段、发病情况和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相近的情况下分别采用分阶段综合疗法和一般保守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病患者258例。男139例,女119例;年龄23~67岁,平均44?8岁;病程3天~10年,平均2年1个月;此次发病就诊时间:1周以内125人,1周~1个月91人,1个月以上42人;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分布:L4~5105例,L5~S186例,L4~5、L5~S156例,其它11例。临床诊断标准参照陆裕朴主编《实用骨科学》[1]。我们将病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分阶段综合疗法,B组采用一般保守治疗。其中A组142例,B组116例。
2 治疗方法
2.1 A组采用分阶段综合疗法 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发病1周以内的急性患者,主要采用完全卧床休息,外敷、内服中、西药药物和理疗治疗;上述方法治疗时间约3天~1周。第二阶段:主要针对经过第一阶段治疗或发病1个月以内的患者,主要采用腰椎牵引(牵引以床边牵引为主,牵引力先为患者体重?10kg,逐渐增加到患者体重+10kg为止)和轻手法按摩治疗(手法主要以滚法、揉法为主),并逐步开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上述方法治疗时间约1~2周。第三阶段:主要针对经过前阶段治疗或发病已1个月的患者,主要采用按摩治疗(手法除轻手法外,再加用斜扳法、被动牵拉法、直腿抬高法、旋转回纳法等手法)和继续同样腰椎牵引,可行腰椎电动牵引,同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上述方法治疗时间约2~4周。第四阶段:主要用于康复治病的患者,主要采用为腰背肌功能锻炼和理疗治疗;上述方法治疗时间约2个月。
2.2 B组采用一般保守治疗 随机采用理疗、中、西药物、腰椎牵引、按摩治疗并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治疗时间约3个月。
3 治疗结果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2],我们将疗效分为4级:优为症状及体征全部缓解;良为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可为症状及体征有一定程度减轻;差为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
258例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疗效优、优良的比较:治疗1月后A组优72例(占50?70%),优良101例(占71?1%);B组优44例(占37?93%),优良68例(占58?62%);经过统计学处理A组在优和优良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2个月后A组优86例(占60?56%),优良120例(占84?50%);B组优56例(占48?27%),优良86例(占74?13%);经过统计学处理A组在优和优良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3个月后A组优97列(占68?3%),优良126例(占88?73%);B组优65例(占56?03%),优良97例(占83?62%);经过统计学处理A组在优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但在优和优良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全组获得1~4年随访,A组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3?52%,B线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4?31%,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复发10例均经过分阶段综合疗法治疗,优7例,良3例。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疾病,自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证实该病以来,国内外便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目前研究认为[3~6]: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理是椎间盘的退变,此退变的表现因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而致椎间盘的胶质、蛋白多糖和水的改变,并且在症状产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是正常的生理老化过程,临床上并不会产生症状,只有当某种因素影响了这一进程时,才会发生病理学的退变。椎间盘突出产生临床症状的原因主要有机械压迫、神经营养的障碍和局部生物化学环境的改变等;腰神经根没有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与周围神经相比其化学屏障功能缺乏,牵拉耐受、挤压及化学刺激能力较低,同时,由于其血液供应缺少神经外膜及束膜内两组血管网,故对缺血耐受能力差,容易发生炎症和水肿。因此,我们认为该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其病理变化应以炎症和水肿为主,而该病的中、后期的病理变化则应以压迫为主;所以,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应有所不同。目前在临床上我们将该病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不同的综合治疗,第一阶段相当于该病的早期,第二、三阶段相当于该病的中、后期,第四阶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