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大全2024.docx

发布:2025-04-06约1.24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大全2024

生理学

1.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如O?、CO?等脂溶性小分子顺浓度差跨膜转运;易化扩散分为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如K?、Na?、Ca2?等离子通过相应离子通道转运)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经载体蛋白转运);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钾泵每消耗1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细胞,2个K?移入细胞)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依赖于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间接利用钠泵建立的Na?浓度梯度)。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表现为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以神经细胞为例,去极化主要是Na?快速大量内流,复极化主要是K?外流,后电位包括负后电位(K?外流减慢,K?外向电流减弱)和正后电位(钠钾泵活动增强,每消耗1分子ATP,泵出3个Na?,泵入2个K?,使膜内电位更负)。

3.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成分有水、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电解质等。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液的黏滞性主要来源于红细胞之间及血浆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摩擦力。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主要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主要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4.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期分为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关闭,室内压急剧升高)、快速射血期(室内压高于动脉压,动脉瓣开放,血液快速射入动脉)和减慢射血期(射血速度减慢);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动脉瓣和房室瓣都关闭,室内压急剧下降)、快速充盈期(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放,血液快速流入心室,此期进入心室的血液约为心室舒张期总充盈量的2/3)和减慢充盈期。心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当于心室的前负荷,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搏出量增加)、后负荷(大动脉血压是心室收缩时所遇到的后负荷,后负荷增加,搏出量减少)、心肌收缩能力(与心肌内在特性有关,不受前、后负荷影响)和心率(在一定范围(60100次/分)内,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但心率过快(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心率过慢(40次/分)时,心输出量也减少)。

5.呼吸过程: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主要由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入肺)和呼气运动(平静呼气时主要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用力呼气时,还有肋间内肌和腹肌参与)。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主要来自肺的弹性回缩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黏滞阻力,其中气道阻力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其动力是气体的分压差,O?由肺泡向血液扩散,CO?由血液向肺泡扩散)和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6.消化和吸收:胃液的成分包括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等)、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为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和内因子(与维生素B??结合,促进其吸收)。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能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彻底消化。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原因是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有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等。

7.体温及其调节: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常用口腔、直肠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范围为36.937.9℃,口腔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为36.037.4℃。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包括昼夜变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性别差异(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女性基础体温在月经周期中呈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卵泡期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年龄差异(儿童体温较高,老年人体温较低)和肌肉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体温调节包括自主性体温调节(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和行为性体温调节(通过机体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8.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