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经纪公司发展现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船舶经纪公司发展现状
上海船舶经纪业发展现状
根据上海市工商局注册登记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5月,在上海注册或开设办事处的从事船舶租赁和船舶交易的企业分别有141家和39家(见表1).部分船舶管理公司包含以上2种经营范围,属于混业经营。其中,经营范围明确为船舶经纪的企业仅3家,全部为国外船舶经纪公司在上海的代表处。此外,上海航运交易所也从事船舶交易经纪与见证业务,2009年船舶成交额约20亿元。
船舶租赁业务
船舶交易业务
注册登记企业数量
141
39
外企代表数
5
5
香港船舶经纪业发展现状
香港是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业门类比较齐全,是亚洲船舶融资、保险、法律、仲裁、管理和经纪服务中心。香港的船舶经纪业十分成熟,与新加波和东京并称亚洲3大二手船舶买卖中心。根据2009年12月发布的《香港航运业统计摘要》,截至2008年,香港船舶经纪公司共有28家,就业人数318名,业务收益达到10.59亿港元。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数据,2006-2008年当地船舶经纪的机构数量、就业人数和业务收益等情况见表2
年份
机构数量/家
就业人数/人
业务收益/千万
2006
32
176
39.300
2007
35
184
67.500
2008
28
318
105.900
伦敦船舶经纪业发展现状
伦敦市国际航运中心之一,船舶租赁、交易及管理等业务发达。根据费沙港口及交通顾问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伦敦航运服务业的未来:促请行动》统计,截至2004年8月,伦敦航运服务业中船舶租赁、交易及管理企业的数据见表3。此外,伦敦还拥有与船舶租赁、交易及管理行业密切相关的航运机构105家,更拥有全球船舶交易市场中心—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主要业务是船舶交易和船舶租赁交易。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逾650家公司参与该交易所的业务。
船舶租赁企业
船舶交易及管理企业
企业数量
42
206
从2014年5月百艾合并至2015年1月吉布森单飞,全球主要船舶经纪行掀起新一轮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以及围绕上市还是私有化为核心的重整浪潮,共涉及9家业内翘楚。
航运业“久病不愈”,航运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承压,利润空间累遭挤压。无论是从事航运主业的班轮公司大打“联盟抗衡”牌,还是航运衍生产业的“被联盟”运动,市场主体似乎都在朝综合、专业、高端的方向发展。船舶经纪业也无法置身事外,系列收购、兼并、调整等重整动作去年来势汹汹,今年还将延续,船舶经纪业正在经历一场力度空前的大洗牌。
单 干
2015年1月初,船舶经纪行吉布森(E. A. Gibson)计划从母公司Hunting PLC剥离出来,欲打造一家完全独立的经纪行,经纪行所有权将转移至一家由吉布森全体员工共同运营并全权负责的雇员受益信托。针对此次剥离,吉布森执行董事Nigel Richardson表示:“全体员工自有的公司所有权制度能为吉布森的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和安全保障。”吉布森的单干触发了行业内对船舶经纪行究竟该上市还是私有化的大讨论
整 合
对于业内趋势性的发展,马士基从来不曾落伍,去年12月初,马士基经纪首席执行官Anders Hald在接受外媒就船舶经纪整合问题的采访时表示:“马士基经纪正在研究各种不同的发展可能。”就在宣布考虑合并计划两周后,马士基经纪于12月15日宣布与丹麦船舶经纪行Lightship租船公司合并散货船(船型 船厂 买卖)经纪业务,组建名为LMB的散货船租赁企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船舶经纪行之一,马士基经纪在亚洲市场具有强有力的市场地位。而主要业务范围在大西洋市场的Lightship主要从事散货船经纪业务,提供灵便型、大灵便型和巴拿马型散货船的租船业务。LMB董事Henrik Franck透露,LMB将充分整合Lightship在现货市场的优势和马士基经纪在远期市场的强项。为长远增长计,LMB将持续关注可能的收购或合作对象。
双 赢
马士基经纪寻求业务整合很大程度受到克柏收购案的刺激。去年11月26日,全球最大船舶经纪行克拉克森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已同意收购挪威船舶经纪行及投资银行柏拉图(RS Platou),收购价为2.812亿英镑(约合4.41亿美元)。收购标的中75%为股票,16.66%为贷款票据,8.34%为现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