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竹溪二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3月份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
D.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
2.湖北《建始县志》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者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此则材料反映出“包谷”种植带来的影响是()
A.扩大耕地面积,保护环境资源B.解决粮食不足,造成水土流失
C.促进人口增长,缓解人口压力D.促进玉米种植,解决温饱问题
3.据下图可知,现代农业相比于传统农业()
A.基于产业关联和利益联结
B.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增加
C.完全采用无污染的新能源
D.已经解决全球的粮食问题
4.下图出自敦煌莫高窟壁画,清晰表现了唐朝曲辕犁的使用。据此可知唐朝时曲辕犁
A.改变了敦煌地区的生产模式
B.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耕犁
C.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
D.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5.工业革命初期,“工厂工人都是童工、女工,男工不愿意进工厂,不愿丧失自己的独立身份”。但最终,“工厂吞噬了全体工人,让他们在饥饿法则的支配下用机器创造利润”。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B.引发了劳资关系的变动
C.反映了工厂制度的落后D.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热情
6.据估计,1951-1977年,美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为4.3%,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3.2%;而1950-1970年,美国电子通信设备产值由2.7亿美元增长到84.5亿美元,增长了31.3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美国的经济优势地位愈发巩固B.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
C.美国工人所受剥削正日益加重D.现代通信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
7.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不仅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还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这反映了宋代()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族交融出现新突破
C.海陆丝绸之路兴盛D.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
8.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西洋贸易的兴起
B.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C.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
D.“三角贸易”的盛行
9.近年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提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近20年的时间过去,在其著作改版中又写道“全球化已经反噬了西方发达国家,这导致不满的砝码转移到了发达国家一方”。据此可知()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B.全球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
C.当今世界经济呈逆全球化趋势D.发展中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10.安徽宏村的承志堂有“民间故宫”之称。起伏错落的马头墙使住宅有了封闭独立的内向型围合空间,其主体建筑以前、后两堂为中轴,是两进三间结构,前厅是整个家庭的“政治文化中心”,后厅是主人侍奉父母、长辈的地方,俗称“高堂”。东西两侧的书房、仆人用房、偏厅、厢房、后花园等为辅助建筑。这种民居的设计()
A.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B.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心庭院
C.采用混凝土和砖木的结合D.有效解决了住房紧缺问题
11.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荣,中国商人纷纷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这表明()
A.重农抑商的观念在近代逐渐被打破
B.城市的发展瓦解了传统伦理秩序
C.列强入侵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12.《隋书》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高丽战争运输兵马物资;后世学者认为,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幸江南的娱乐需求;当代史学家认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根本原因。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