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修复施工技术方案(因管线施工而开挖)示例.docx
《市政道路修复施工技术方案(因管线施工而开挖)》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背景
本市政道路修复工程是由于前期管线施工对道路进行了开挖,现需对开挖后的道路进行修复,以恢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该道路位于[具体地理位置],是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分布有居民区、商业区和学校等,交通流量较大。
2.道路现状
开挖后的道路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包括路面坑洼、基层破坏、部分路段路基沉降等问题。开挖区域形状不规则,长度约为[X]米,宽度在[X]米至[X]米之间。
3.工程规模
修复工程涵盖道路路面、基层和路基的修复,以及道路附属设施(如雨水篦子、井盖等)的调整与修复。修复总面积约为[X]平方米。
二、施工目标
1.质量目标
(1)确保修复后的道路符合国家现行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路面平整度、压实度等指标达到优良等级。
(2)道路结构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保证道路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
2.工期目标
计划总工期为[具体工期]天,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工序,确保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减少对周边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安全目标
(1)在施工过程中,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般安全事故频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周边行人、车辆的安全。
4.环保目标
(1)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和废水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施工内容
1.路基处理
(1)对路基沉降区域进行夯实处理,采用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的方法,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X]厘米,夯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对于路基存在软弱土层的部位,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砂石等材料。
2.基层修复
(1)根据基层破坏情况,拆除损坏的基层部分,重新铺设基层。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搅拌、摊铺和压实。
(2)基层摊铺时,应控制好摊铺厚度、平整度和压实度,确保基层的质量。
3.路面修复
(1)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修复。首先对路面基层进行清扫和洒布透层油,然后摊铺沥青混凝土。
(2)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压实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4.道路附属设施修复
(1)对雨水篦子、井盖等进行检查,对于损坏的进行更换或修复,确保其与路面的衔接平顺。
(2)修复道路标线、路缘石等附属设施,使其恢复到原有功能和外观。
四、施工方法与工艺
1.路基处理工艺
(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对需要处理的路基区域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开挖或回填的范围和深度。
(2)开挖与回填
按照测量放线的结果进行开挖,将软弱土层或沉降区域的土料挖出。回填时,将合格的回填材料分层填入,每层用压路机或夯实机械进行夯实,检测夯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
(3)边坡修整
在开挖和回填过程中,对路基边坡进行修整,保证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2.基层施工工艺
(1)材料准备
按照设计配合比,准备水泥、碎石等基层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搅拌
采用集中搅拌的方式,将水泥稳定碎石在搅拌站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运输至施工现场。
(3)摊铺
使用摊铺机将搅拌好的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在基层上,摊铺厚度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摊铺过程中应保持摊铺机的匀速行驶,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4)压实
采用压路机对摊铺后的基层进行压实,初压采用静压,复压采用振动压,终压采用静压,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路面施工工艺
(1)透层油洒布
在基层清扫干净后,使用洒布车均匀洒布透层油,洒布量根据设计要求控制。
(2)沥青混凝土摊铺
将沥青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时,根据路面宽度调整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保证摊铺的连续性和平整度。
(3)沥青混凝土压实
采用压路机对摊铺后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实,压实顺序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温度控制在[X]℃以上,复压温度控制在[X]℃以上,终压温度控制在[X]℃以上,确保路面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4.道路附属设施修复工艺
(1)雨水篦子、井盖修复
对于损坏的雨水篦子、井盖,先拆除旧的,清理基础,然后安装新的雨水篦子、井盖,确保其安装牢固,与路面齐平。
(2)道路标线修复
使用标线机按照原有标线的样式和尺寸进行标线修复,标线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
(3)路缘石修复
对损坏的路缘石进行拆除,重新安装新的路缘石,保证路缘石的安装直顺度和高度符合要求。
五、材料清单
1.路基材料
(1)砂石:[数量]立方米,用于路基换填。
(2)土料:[数量]立方米,用于路基回填(符合路基填土要求)。
2.基层材料
(1)水泥:[数量]吨,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碎石:[数量]立方米,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