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新)报告.doc

发布:2017-01-16约9.28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井田位置及交通 根据贵州省六部委文件、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贵州省威宁县海拉乡小山煤矿是由民采小煤窑改扩建成生产规模15万吨/年的矿山。采矿权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 表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29639102 2965230 3 29620004 2962000 面积5.14km2,开采标高由2050m至1600m标高。 威宁县海拉乡小山煤矿位于威宁县南西方向,从威宁县城有326国道直通黑石头镇,距离约50公里;从黑石头镇至海拉乡有乡村公路相通,距离约60公里;从海拉乡政府有简易公路直通矿区,矿区至海拉直距约6公里;矿区距离昭通约100公里,可直通云南昭通市等地;威宁县城、昭通市区有内昆铁路经过。矿山经纬度坐标:东经103°43′23″-103 °44 ′36″。北纬26°45′47 ″—26 °47 ′32 ″。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 根据贵州省威宁县国土资源局的文件划定的矿界,矿区形状呈四边形,矿区面积5.14km2。贵州省威宁县海拉乡小山煤矿采矿权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开采深度由2050m至1600m标高。 二、地形地貌 矿区属岩溶地貌发育的高原中山地区。矿区地形为北东高南西低。最高海拔位于矿区东南部,标高2686.0米,最低海拔位于矿区西部,标高1500米,最大相对高差1186.0米。 三、气象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32℃,最热为6—7月,月平均气温17.2℃;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2.1℃。年最大降雨量达1150.2mm;年最少降雨量仅554.8mm,5-8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 四、地表水 矿区内东南部有一条溪沟,发源于大深沟北东的山脊,汇集流入牛栏江中,总体流向南西向,流量0.5立方m/秒;其余为雨源性溪沟。矿区西南部的牛栏江流经贵州威宁玉龙、云南鲁甸等地,汇入金沙江。矿区属长江水系列化。 五、地震 表 1—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 g <0.05 0.05 0.1 0.15 0.2 0.3 ≥ 0.4 地震基本烈度值 <Ⅵ Ⅵ Ⅶ Ⅶ Ⅷ Ⅷ ≥Ⅸ 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本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主要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第二节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 一、运输条件 威宁县海拉乡小山煤矿位于威宁县南西方向,从威宁县城有326国道直通黑石头镇,距离约50公里;从黑石头镇至海拉乡有乡村公路相通,距离约60公里;从海拉乡政府有简易公路直通矿区,矿区至海拉直距约6公里;矿区距离昭通约100公里,可直通云南昭通市等地;威宁县城、昭通市区有内昆铁路经过。交通较为便利。 二、电源条件 区内为并网电源,电力资源充足,能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求。 三、水源条件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枯水季节生产生活用水相对比较困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较严重。 第三节 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 一、区域地质 区域范围内除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属火山喷发岩外,其余均为沉积岩。区域内缺失中、上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其余地层均有出露,以二叠、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区域矿产有:煤、铜、铁及石灰岩等。 二、井田地质与构造 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Q)、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栖霞组(P2q)、梁山组(P2l),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D3ω)。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一)、第四系(Q):黄色、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及植物根系,含砾砂、砂岩、泥岩碎块,主要分布在缓坡,沟谷及低洼地带,厚0-10 m。与下伏岩层呈角度不整合。 (二)、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以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为主,含燧石结构,夹白云质斑块,厚200-528m。 (三)、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灰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夹燧石结构及不规则白云质灰岩,下部夹较多岩质泥灰岩及钙质页岩。厚50-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