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docx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加强核心素养培养,而且要重视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将德育工作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设定一定的德育教学工作目标,并将德育教育发展思想贯穿语文教学课堂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章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积极意义,教学内容发展现状以及有效措施,为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积极意义;基本原则;发展现状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渗透的紧密关系
(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语文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初中语文学科教育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初中语文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1]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渗透融合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明确德育目标,在德育教育中培养语文学科素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贯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不断渗透发展德育教育,不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德育教育和语文学科教学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德育教育中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语文学科教学中设定的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将语文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找到两者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精神内涵,因此,初中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渗透之间可以有良好的共融性。[2]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情感认知
新课程改革教育发展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了许多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教材内容,教材相关内容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相契合,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生活性,在语文教学实际和德育教育的渗透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培育。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以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并且结合核心素养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思维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学习。这些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的精神内涵高度重合。[3]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工作,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还能够提升思想认知,加强情感表达,提高人文素养,完成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关注的焦点是素质教育,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得不断创新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和发展。[4]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社会认知和情感表达;另一方面,在德育教育渗透发展过程中,学生也在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了解生活,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
(一)在汉字语言文化中蕴含德育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包含许多优秀的汉字语言文化。从先秦时期到现代社会,从甲骨文到象形字,从寓言故事到经典名著等都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文化基因,在这些语言文化中无不体现着德育元素,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中国的汉字文化出发了解中国历史,领会中国的文化基因中的德育魅力,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自身道德素养提升,还能够促进中华道德观念传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二)爱国思想教育
初中生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版块就是爱国思想教育,热爱祖国是每个学生自小到大一直贯彻的思想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内容描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这都值得学生去体悟和感受。[6]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这些材料的讲解分析,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热烈的爱国情怀。
(三)培养学生和谐的家庭和人际关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应该关注家庭和社会。教师应该培育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通过语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社会交往的间接经验,并且能够外化成与人交往的实践,懂得知礼守节,回馈社会。与此同时,学生应该在德育教育的影响下,学会尊重父母,感恩父母,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对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始终坚持教材知识为本位的思想,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学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