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ppt

发布:2025-04-09约8.43千字共10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图;1文*1图;1文********************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大意: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结合注释,翻译文本夸张,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议论与写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觉,它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蕴含的哲理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描写景物——充满生机)(抒发情怀——踌躇满志)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与《登飞来峰》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比较阅读“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不同点:《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景物,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小结登飞来峰写景(充满生机)抒情(踌躇满志)站得高看得远1.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2.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油然而生的是怎样的心情?与同学交流。衷心感谢您的聆听教师:文小语*Addupeverythingwhatyoulikeandwhatyouwant朝着更温暖的方向前进*****************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小结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时间的绵长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无垠独自凭吊——心绪之孤单悲苦孤独生之短促怀才不遇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望岳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文小语*Addupeverythingwhatyoulikeandwhatyouwant朝着更温暖的方向前进【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指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泰山到底如何雄伟?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