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作答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选择题)或书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团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一、积累运用(6分)
1.根据提示填空。
(1)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意旨博大、寓意深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网络平台提供了数字化的广阔开放空间,在这里人人都可以发
声,,、,。比如,制作短视频背后的个体是一个
怎样的人?无人知晓。但其也提供了向更多人宣讲或表演的机会,很多人依靠这种形式积聚人气,
获得广泛社会影响力,进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①让人无从判断真假
②但这种趋势利弊共存
试题1
试题
③甚至每个人都有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潜质
④最大的弊端是严重脱离了人赖以为根基的具体化社区情境
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
(2)下面这段主持词中,表达不得体的有几处()
在这个绿意萌动的初春季节,我们迎来了学校的语文周活动。今天热爱文学的同学们集聚于此,
垂听名家讲座。下面请允许我隆重介绍此次讲座的嘉宾,他是有幸获得“时代文学奖”的李林老师,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李老师的拨冗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接下来,李教授将围
绕“散文创作”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一得之见,请大家把握好这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姑妄听
之,做好笔记。
A.1处B.2处C.3处D.4处
二、阅读(54分)
(一)(12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20世纪中叶,欧洲的现代文明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怎么还会出现反文明、反人类的大
屠杀现象呢?最方便的解释就是把它看作一种反常的偶然现象。
②思想界有两种理论最流行。一是“变态论”,即德国出现了一群丧心病狂的变态疯子、犯下
了骇人听闻的暴行;二是“仇恨论”,即德国人与犹太人之间有一种特殊而深重的仇恨。无论是“变
态论”还是“仇恨论”,都是把大屠杀解释为一个特殊的、偶然的事件,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发
生。所以我们就不必为此特别焦虑:遭殃的是犹太人,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关系,和正常社会也离
得很远。可是,真是如此吗?
③鲍曼认为,两种解释都站不住脚。
④首先,像德国这样出过康德、贝多芬和歌德等文化巨人的国家,怎么就突然会出现一群邪恶
变态的疯子呢?从史料上看,参与大屠杀的不只是纳粹党徒,大多数都是普通的正常人。他们在日
常生活中也有非常人性的一面,表现出爱心和同情心。因此,鲍曼认为,“变态论”是说不通的。
⑤“仇恨论”对不对呢?在鲍曼看来,欧洲对犹太人的歧视现象由来已久,和其它国家比起来,
德国对犹太人甚至相对来说还是友善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犹太人就取得了平等的法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