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调吸送风机结构与原理..doc

发布:2017-01-19约1.2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锅炉风烟系统 第一节 系统流程 一、系统流程 锅炉风烟系统按平衡通风设计,系统的平衡点发生在炉膛中,因此,所有燃烧空气侧的系统部件设计正压运行,烟气侧所有部件设计负压运行。 二次风系统供给燃烧所需的空气,设有2台50%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为使两台送风机出口风压平衡,在出口风门后设有联络风管。在进空预器前的二次风道上设有暖风器,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投入暖风器,以提高进入空预器的空气温度,从而防止空预器冷端积灰和腐蚀。 烟气系统是将炉膛中的烟气抽出,经尾部受热面、空预器、除尘器、吸风机、脱硫装置和烟囱排向大气。在除尘器后设有2台50%容量的静叶可调轴流吸风机。为使除尘器前后的烟气压力平衡,使进入除尘器的烟气分配均匀,在两台除尘器进口烟道处设有联络管。 本期工程烟气按湿式脱硫法脱硫。在烟气脱硫中,采用易和SO2进行反应的的碱性化合物,溶解于水或形成悬浊液作为吸收剂来洗涤排出的烟气,称为湿式脱硫法。湿式脱硫法使用的吸收剂可以是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纳、等碱性物质,其中以石灰石湿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更成熟。 为了使燃料在炉内的燃烧正常进行,必需向炉膛内送入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并随时排出燃烧后所生成的烟气。为满足上述要求,大中型锅炉均采用平衡通风系统。用送风机克服空气侧的空气预热器、风道和燃烧器的流动阻力;用吸风机克服烟气侧的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除尘器等的流动阻力,并在炉膛到吸风机之间的整段烟道中维持负压。 风烟流程:空气→送风机→暖风器→空预器→ 二次风箱→燃烧器→炉膛→烟气→炉膛 →水平烟道→后竖井烟道→空气预热器→静电除尘器→吸风机→脱硫装置→烟囱 →大气。 二、风烟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1、吸风机技术规范(三期) 风 机 型式 入口动叶可调轴流式 数量 2台 型号 SAF 37.5/19-1 设计流量 1268×103 kg/h 转速 750 r/min 静升压 2815 Pa 叶轮外径 3758 mm 叶片 共1级 16片 轴功率 1378 kW 效率 90.6% 叶片可调范围 -300~+20O 制造 美国TLT-Babcock公司 风 机 电 机 功率 3600HP(2640kW) 电流 309 A 电压 6000 V 转速 744 r/min 制造 西门子 风 机 油 泵 型号 PVWH45-LDFY-CLSNTKCP 转速 1450 r/min 出力 123.9 L/min 功率 14.9 kW 电压 380 V 控制油压 5.51 MPa 润滑油压 0.172 MPa 控制油流量 66.3 L/min 润滑油流量 18.1 L/min 油箱容积 569 L 冷却水温度 38.22 ℃ 2. 送风机技术规范(三期) 风 机 型式 入口动叶可调轴流式 数量 2台 型号 FAF 28/12.5-1 设计流量 905×103 kg/h 转速 1000 r/min 静升压 2141 Pa 叶轮外径 2818 mm 叶片 共1级 8片 轴功率 662 kW 效率 83.0% 叶片可调范围 -300~+20O 制造 美国TLT-Babcock公司 风 机 电 机 功率 1600 HP(1176kW) 电流 134 A 电压 6000 V 转速 1000 r/min 风 机 油 泵 转速 1450 r/min 功率 3.7 kW 电压 380 V 控制油压 3.47 MPa 润滑油压 0.172 MPa 控制油流量 18.9 L/min 润滑油流量 10.3 L/min 油箱容积 375 L 第二节 轴流风机工作原理 一、概述 风烟系统设备主要包括吸、送风机、预热器、暖风器。风机是锅炉设备中重要辅机之一,随着锅炉单机容量的增大,为保证机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运行,对风机的结构、性能和运行调节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离心风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噪声小、抗腐蚀性能较好的特点,以往锅炉的风机普遍采用离心式风机。现代离心风机普遍采用空心机翼型后弯叶片,其效率可高达85%~92%。但是随着锅炉单机容量的增大,离心风机的容量已经受到叶轮材料强度的限制,不可能使风机的容量随锅炉容量大幅度的增加而按相应比例增长。离心风机过大的尺寸,会给制造、运行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有些国家采用增加风机的台数来适应锅炉容量的增加,但对于大容量锅炉(600MW机组)的送风机采用轴流风机是目前发展的趋势,而吸风机与一次风机,则有的采用轴流式,有的采用离心式。 1、轴流风机与离心风机比较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