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
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规模化,市场化,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突出表现是:土地产
出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我们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推进现代农业
建设,实现“三高”目标的关键在机械化。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村农业农民呼唤农业机械化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从内在要求、发展条
件看,总结过去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在推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围绕“三农”需要,努力实现农业
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坚持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坚持统筹兼顾,以农民为主体,
国家补助为辅助,形成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局面。着力解决影响农机化事业科学
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农机化大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从湖北省现实情况看,加速农业机械化尤为迫切:
一是“老人农业”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
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他们的体能很难承担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如果没
有农业机械替代,耕、整、收、脱等农事环节的操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农业生产力就会出
现萎缩。这几年,在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数量减少、耕牛大量淘汰的情况下,农产品产量
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机械化作用功不可没。
二是分散经营需要农业机械支撑。一家“三四口,四五亩”仍然是我省农业生产基本格局。
在小农生产的情况下,养牛成了负担,购买农业机械很不合算,普遍寄希望于社会农机专业
户或农机合作社承担部分农业生产环节,以此种田保口粮、保承包耕地不荒弃。在这种情况
下,催生和促进了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两年全省已拥有农机专业户24
万户,农机合作社 186个。他们活跃在农村各地,专司各家各户的农机服务,既保证农业
生产的需要,又促进了农村劳力的分工分业。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在多数地方,“一事一议”议不了,事难办,
这是造成农业机泵生锈、机耕路不通、渠道堵塞、塘堰淤积、农田水利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
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农村现有的“3861部队”是不可能胜任此任的。解决这一矛盾,仍
然靠农业机械。试想,如果一个行政村有一台挖土机常年作业,何愁农田水利失修、老化!
何愁并村腾地新村建设的艰难!
四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稳定增产需要农业机械支撑。“老人农业”分散小户经营的
特征是粗放经营,把农业当家庭副业,只求收个“口粮”,农机上去了,就能促进规模经营,
发展精细农业,就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抢住农时季节,有利于提高农田
复种指数,如发展双季稻等。在天门的九真镇和京山的钱场镇,今年大力推广机插秧,双季
稻面积由上年的30%增加到70%,仅此就可增产粮食20%。
农机化正在推进农业现代化
近两年,国家加大购机补贴的实施力度,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全省拥
有农机总动力265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94198台,收割机31941台,比三年前分别
增长 12.29%和 19.86%;农田机械耕整率达60%,稻麦机收入率达75%,机械插秧实
现零的突破,机插面积已占水稻总面积的10%。随着农机综合作业率的不断提高,农业生
产正在悄悄地发生一系列变化,现代化农业的格局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蓬勃发展。2004年前,因种稻效益低出现的一些种田大户在艰难探
索中再次兴起。大冶市的“侯安杰现象” (侯安杰一户承担农田1.96万亩,涉及当地2万农
户)不断涌现,在武汉、云梦、安陆、宜城等地一户种上百亩,几百亩乃至几千亩已不乏其
例。截至今年6 月底,全省进入规模经营的耕地已占耕地总面积的8% ,比去年末增加5.2
个百分点。为什么在半年时间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就超过前几年的总和?靠的是农业机械的
拉动。这些种田大户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户有几台或几十台(套)农业机械,靠规模种粮
增收,户户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同时,承包耕地转包户的劳动力能够安心转向其他产业,
还能从转包耕地中获得稳定收入,另一方面规模经营农户以经营农业为主业,一心一意从事
农业生产,有效解决了耕地粗放经营和隐性抛荒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耕地出让方和受让方
的双赢,展示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是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 电话种田”、“坐在家里收谷”的梦想,在一些地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