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络总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十二经筋 1、含义: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2、主要作用:约束骨胳,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 十二经脉气结聚于筋骨关节的体系 伴经脉行于 浅表,不入内脏 由肢端走向 头身,结聚骨节 起始于 四肢末端 结聚于 筋骨关节 终止于 胸背头身 结聚骨节(条状束状)形成肌腱为刚筋 胸背头身(片状带状)形成筋膜为柔筋 十 二 经 筋 约 束 骨 骼 主司关节屈伸 联 系 百 骸 维系周身功能 1、含义: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 2、主要作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 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分布的区域 范围最大 面状分布 经 脉 线状 分布 络 脉 网状 分布 皮 部 面状 分布 十 二 皮 部 保 护 机 体 卫 外 固 表 十二经脉 —— 运行气血 奇经八脉 —— 调节气血 十五络脉 —— 统率诸络 浮络孙络 —— 渗灌气血 十二经别 —— 深入体腔 十二经筋 —— 结聚关节 十二皮部 —— 联缀皮肤 第二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一、标本 “标”和“本”是指十二经脉之气集中和弥散的部位。 经脉的标本,是说明经脉上下相互关联和本末关系 《说文》“本”--树根部分,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 “标”--树梢部分,与人体头面胸腹部位相应 二、根结 “根”和“结”是指十二经脉之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根者,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四肢末端位置较低在下,四肢末端的井穴 为“根” ; 结者,部位在上,皆为经气归结之所。头、面、胸、腹位置较高在上,其部位为“结”。 四根、三结:十二经脉都是以四肢井穴为根,合称“四根”;头、胸、腹三部为结,合称“三结” 四 肢 为 根 头胸腹 为 结 三、气街 1、定义:气街是经气汇集,纵横通行的共同道路。 2、内容:《灵枢·卫气》篇说:“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 四、四海 1、定义:即气海、血海、髓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 2、内容:《灵抠。海论》中把水谷、气、血、髓四者的汇集所在称为四海。“ 髓海在脑---头部;气海在膻中---胸部 水谷之海在胃---上腹部;血海在冲脉---下腹部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①体表与体表之间的联系 ②脏腑与脏腑间的联系 ③脏腑与体表之间的联系 ④经与经之间的联系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即根据经络有反映病候的特点。临床上可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与按压等观察相应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变化,来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二)指导辨证归经 1.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推断疾病所在的经脉。 2.根据病变中出现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推断其所受累的脏腑与相关的经脉。 (三)指导针灸治疗 1.根据经脉循行与主治特点——“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进行循经取穴。 2.内脏病变可通过刺其皮部的方法进行治疗。如皮内埋针或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来进行治疗 * “一源三歧” ——冲、任、督 “阴脉之海” ——任脉 “阳脉之海” ——督脉 “十二经脉之海”、“血海” ——冲脉 2、奇经八脉的特点 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⑥任、督两脉各有其所属腧穴分布于体表,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督 脉 总督、统率 督 脉 ———— 统摄全身阳气 任 脉 任受、妊养 任 脉 ———— 总领阴经脉气 冲 脉 冲要、要道 冲 脉 ———— 调节十二经气血 带 脉 束带、缚带 带 脉 ———— 约束纵行躯干诸经 阴维阳维脉 维系、网维 阴维阳维脉 —— 维系人身表里阴阳 阴跷阳跷脉 跷捷、足跟 阴跷阳跷脉 —— 主司人身左右阴阳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 二 经 脉 脏腑气血旺盛 奇经涵蓄 十 二 经 脉 生理功能需要 奇经渗灌 正 经 犹 如 江 河 奇 经 犹 如 湖 泊 督 脉 任 脉 十二正经 督脉任脉 十四经 3、奇经八脉的作用 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