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开挖钻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隧道开挖钻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1、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GJGB01—2003)
(2)、《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
(3)、《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86)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042—94)
(5)、《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2006.9.1实施)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7)、《张石高速公路涞源至涞水段两阶段施工设计图纸》
(8)、《张石高速公路涞源至涞水段土建工程(第二期)招标文件》
2、编制说明
(1)本施工组织设计的根据是与业主签定的《合同协议书》及施工图纸。
(2)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合同总工期目标要求作为基点和进度控制目标,统筹考虑此项目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3)本施工组织设计列出的工、料、机等各种资源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其各项数量如有出入时,应以施工中所下达的预算数量为准。
(4)本施工组织设计将分别接受监理工程师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只有审批通过后才能予以实施。
(5)凡本施工组织设计未涉及的内容,将在施工过程中补充完善。
二、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内共有分离式隧道两座:汉丈隧道左线2448米, 汉丈隧道右线2296米;白家庄隧道左线1300米,白家庄隧道右线1294米,均属长隧道。隧道挖方89.4万方。
1、地形地貌
隧址位于太行山中山区,山脉走向为近东西向,隧道进口位于大小冲沟附近,山体较为陡峭,出口位于冲沟附近,均为基岩裸露,植被覆盖较差,多为杂草及零星灌木。隧址区位于太行山断隆东端,涞源断陷盆地东侧台拱,岩浆活动频繁,岩脉侵入穿插强烈,未发现断层。
2、工程地质
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大部分基岩裸露,岩石坚硬,节理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边坡稳定性好由表及里可分为强风化带,厚5~15m;弱风化带,厚8~21.5m,微风化带,厚14~21m,以下为微风化带及未风化的新鲜二长花岗岩。进出口段节理节理密度为5~6条/米,这些节理早场进出口段岩体破碎及较破碎。在深埋的洞身地段,节理密度为3~4条/米。
3、水文地质
本合同段所经地区的地下水总体较贫乏,且富水性差异显著。根据本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其中,基岩风化裂隙水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通过断裂构造、风化节理、岩石层面垂直入渗,孔隙水除大气降水补给外,在山前地带基岩风化裂隙水对其也有补给作用。区内地下水径流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排泄于东部平原。地表水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河道过境水,本地区地表水比较匮乏。本地区地下水和河水均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均满足工程用水要求。
三、施工准备工作
1、人员安排
(1)技术人员安排
技术负责人:梅卫锋
施工负责人:杨志勇
质检工程师:王国瑞;
试验负责人:高辉;
测量负责人:毛景权;
安全负责人:惠寄森 ;
(2)爆破人员安排
总指挥:张 际
副总指挥:何 强
爆破工程师:陈宏金
测量工程师:付立东
质检工程师:王国瑞
警戒员:史 崇、王长会、高洪志、顾长龙、车成彬、时振国、王振中、孙元斌
专职安全员:惠寄森(东杏花沟)、肖美弟(汉丈)
爆破队下设两个队:
一队队长:史 崇
二队队长:王长会
2、机具准备
(1)、开挖、转运设备:挖掘机(2台)
(1)对新上岗的职工、民工进行上岗前教育,经过考试合格后上岗工作,对未经培训和考试合格的人员不准上岗作业,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率要达到100%。
(2)安全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与主要技术工种人员,经过特殊工种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爆破器材的运输。爆破器材实行凭证运输,由爆破器材收货地或储存地的县、市公安局申领“爆破物品运输证”运输爆破器材。
(4)爆破器材的储存。爆破器材库不同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为了防火、防爆、防盗等,对库房布局和库房结构都有特殊要求。严格遵守要求建设爆破器材库。
(5)爆破材料的运输、存储、加工、现场装药、联线、起爆及瞎炮处理,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6)严格控制和管好炸药,定点放置,定人管理。爆破时,采用松动爆破、光面爆破,减少用药量,降低其震动噪声的影响。
(7)引爆讯号在确认人员、设备等全部撤离爆破警戒区,所有警戒人员到位,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发出。起爆信号发出后,准许负责起爆的人员起爆。
(8)爆破作业中装药作业要定人、定位、定段别,不得乱装药;装药前,所有炮眼用高压风吹净尘沫;严格按设计的装药结构和药量施作;禁止在残眼上钻孔。
(9)爆破后经通风吹散炮烟,检查确认空气合格后,等待时间超过15分钟,方准许作业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进行爆后检查。确认有无盲炮,有无冒顶、危石,支撑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