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义及问题分析.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规范》的主要亮点;《规范》基本内容;《规范》基本内容;《规范》基本内容;《规范》基本内容;《规范》基本内容;《规范》主要解决的问题;《规范》主要解决的问题;防排烟; 防排烟; 防排烟; 防排烟; 防排烟;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防排烟-----排烟系统设计案例;(2)按照本规范5.2.2条选取; 防排烟-----排烟系统设计案例; 防排烟-----排烟系统设计案例; 防排烟; 防排烟;问题:; 防排烟;
3、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而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时,应注意什么?
;4、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是否可以不送风?
;5、高层住宅有外窗的剪刀梯是否可以自然排烟?
;6、首层楼梯间直通地下室(一层有门隔断),地面上楼梯间自然排烟,地下楼梯间是否需正压送风?如需送风,风量如何确定?
;7、高层建筑地下室如总面积不大于200㎡,或各个房间均不大于50㎡是否可以不排烟?总面积如大于200㎡,各个房间均不大于50㎡,是否可以在公共区设排烟口,各房间内不设排烟口?
;8、防烟楼梯间前室(非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量如何选用?
采用压差法或流速法进行计算。
独立前室可不送风;9、防烟分区500㎡,风机带多个区时风量按120m3/㎡选用,此时对于大型公建可否1000㎡同时排烟,不分2个分区?
;10、防排烟计算:原《建规》9.4.8排烟量要考虑10%~20%的漏风量,另外风口又有风速不大于10m/s的要求,那么在计算排烟口面积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这部分漏风量?
;
11、既有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同时又因为排烟口距离过远而设置了机械排烟,那么排烟风量怎么算?
;
12、排烟风机一定要设置排烟机房吗?吊顶内的排烟风机是不是也要分隔?
;13、地下室用大于500的梁作防烟分区分隔,井字梁又很多,这??时候的防烟分区是不是按每500梁围成的区域,还是按车库不大于2000。
;14、地下室排烟风口的高度在挡烟垂壁以下,同时又离得很近时怎么理解?
;15、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自然排烟是否必须有2个朝向的外窗?
;案例:
防烟楼梯间设计存在的问题;16、前室正压送风口火灾时开几层?走廊排烟口火灾时开几层?
;17、超过32层时正压送风需分区,走廊排烟是否也需分区?
;18、当风管穿过墙、楼板时,在风管上设了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就满足要求了吗?
;注意:
封闭避难层(间)防、排烟问题应引起注意,避难层是作有建筑内部的安全区域考虑,设计反了会出人命的(以深圳地王避难间大厦为例:封闭避难层(间) 做成排烟,烟气被吸进封闭避难层(间) );注意:
现行《高规》8.3.2“…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但是,8.3.2 条文说明中提供的公式有错,请改一下,即:
L=0.827×A×△P1/n X 1.25 改成
L=0.827A·△1.25△P1/ n
; 室外排烟口排出的热烟气被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吸入的现象,类似“短路”的效应;2019/10/27;室外排烟和取风位置不宜设于建筑同一区域
现有规范规定条件下,室外烟流均有不同程度的短路现象,室外排烟口和取风口之间宜设置挡烟措施,防止烟流短路; 1、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
2、当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
3、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0m;
4、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0m。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