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施工记录(先张).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预应力张拉施工记录(先张)
一、适用范围
本表用于对市政设施的预应力构件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先张)作业过程中填写此记录表。
二、执行标准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范,JGJ 8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等。以最新颁布的规范、标准为准。
三、表内填写提示
轴号(里程)部位:张拉施工构件所在的位置。
预应力筋(束)种类、规格、条数、初始应力、控制应力、超张拉控制应力、计算总伸长量:按相应的数值表中的数据填写。(各阶段为控制应力的百分比都要写明确,例:初应力阶段(10 %σk))。
预应力筋施工长度:按张拉前后台座实量的距离填写。
张拉数据表编号:填写本次张拉对应所用数据表自编流水号。
千斤顶编号:按照实际使用的机具设备的铭牌填写。(且与标定合格证书对应的编号相一致)
油泵编号:按照实际使用的油泵编号填写。(且与标定合格证书对应的编号相一致)
压力表编号:按照实际使用的压力表编号填写。(且与标定合格证书对应的编号相一致)
张拉机具标定合格证书编号:填写实际使用的机具张拉前送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标定的合格证书编号。
张拉机具标定日期:填写实际使用的机具张拉前送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标定的时间。
P-T插值公式:填写根据实际使用的机具张标定合格证上对应的P-T插值公式。
压力表读数: 填写根据实际使用的机具张标定合格证上对应的P-T插值公式,计算的初始应力值、控制应力值、超张拉控制应力、顶楔拉控制应力值时压力表的读数。(各阶段为控制应力的百分比都要写明确,例:初应力阶段(10 %σk))。
实测伸长值:根据实际张拉实际测量值填写。(根据千斤顶行程需要,填写并增加实际张拉各次的读数数据)
预应力筋总伸长量、预应力筋平均伸长值、伸长量偏差、张拉应力平均值 :根据备注公式计得值填写。
预楔时应力值:根据实际测量压力表值换算填写。
预应力筋伸长量差值:为控制应力值时左端与右端,伸长量之差。
张拉控制应力差值:为顶楔时左端与右端实测记录数的差值。
应力偏差:等于(张拉应力平均值-控制应力)÷控制应力×100%。
滑丝断丝情况:根据实际观测结果填写。
预应力张拉施工记录(先张)
工程名称
承包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
分包单位
轴号(里程)部位
预应力筋种类
预应力筋规格
预应力筋条数
预应力筋施工长度(cm)
对应数据表编号
初始应力
控制应力σK(MPa)
超张拉控制应力
计算总伸长量(mm)
左端
千斤
顶编号
油泵
编号
压力
表编号
张拉机具标定合格证书编号
张拉机具标定日期
P-T插值公式
右端
左端
压力
表读数
初始应力
控制应力阶段(σK)
超张拉控制应力 ( %σK)(MPa)
锚固时控制应力
( %σK)(MPa)
右端
实 测 数 据
阶段
左端
右端
活塞伸长量(mm)
夹片外露(mm)
油表读数(MPa)
活塞伸长量(mm)
夹片外露(mm)
油表读数(MPa)
1
初应力 ( %σK)
2
二倍初应力 ( %σK)
3
到顶 ( %σK)
4
二次张拉起行
5
二次张拉到顶 ( %σK)/控制应力
6
三次张拉起行
7
三次张拉到顶 ( %σK)/控制应力
8
超张拉应力 ( %σK)
左端
预应力筋总伸长量(mm)
锚固时控制应力值(MPa)
预应力筋平均伸长值(mm)
伸长量偏差(%)
右端
预应力筋伸长量差值(mm)
张拉控制应力差值(MPa)
张拉应力平均值(MPa)
应力偏差(%)
滑丝断丝情况
备注
①当设计预应力筋伸长计算 0→100%σK时 :预应力筋总伸长量=(3-1)+(5-4)+(7-6)+(2-1)
②当设计预应力筋伸长计算 初应力→100%σK时 :预应力筋总伸长量=(3-1)+(5-4)+(7-6)
③预应力筋平均伸长值=(左端预应力筋伸长值+右端预应力筋伸长值)/2
④伸长量偏差=(计算总伸长量-预应力筋平均伸长值)/计算总伸长量×100%
⑤张拉应力平均值=((左端锚固时应力值+右端锚固时应力值)/2
⑥应力偏差=(预应力筋平均伸长值-计算总伸长量)/计算总伸长量×100%
项目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施工员: 监理工程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