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检验管理办法概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XMY/QG?Z05-2012
为了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做好材料进厂检验、入库保管、发放使用等工作,特制定了本制度
凡进厂的原材料(包括:生产用料、生产辅助用料、外购件、外协件、半成品等)入厂时必须具有供方签发的材质证明书或合格证方可验收,否则不予验收。
原材料进厂后,库房应划分一个区域进行堆放(待检区),
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由采购员负责按型号、规格填写“原材料送检单”并附上材质证明书或合格证及随行清单,交质量管理处专职检验员检验。
专职检验员接到“原材料送检单”后应认真核对“原材料送检单”及技术材料,随行清单是否与本批实物相符;并根据随行清单、图纸、技术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同时做好检验的原始记录。
原材料进厂检验后,应材料专职检验员签发合格证或“不和格通知单”作为入库、报销、退货的依据。合格证一式三份,一份随产品入库,一份检验自存,一份供应处作为报销凭证。不合格通知单一式二份,一份检验自存,一份随所检原材料退回物资采供部门。
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入库,并按型号、规格分类保管,作出识别标记。
对容易变质和有规定保存期限的物、料应实行特别管理,防止变质、超期。库管员应会同检验人员对保存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进行检查。
“原材料送检单”附后。
以上制度中未涉及的问题由技术质量部上报公司领导决定。
原材料及外协件检验管理办法
XMY/QG?Z06-2012
1、总则
1.1、为了加强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及管理,有效地控制进厂原材料及外协件的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的管理归口为技术质量部。
2、范围
2.1、本办法适用于进厂原材料、外协加工件等物资的检验规程及流程。
3、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制定材料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
3.2、检测室负责按标准及规程对原材料及外协件实施检测及试验工作。
4、管理办法
4.1、进厂原材料及外协件,首先查验产品发货清单、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等相关资料。
4.2、检测及试验的依据为国家标准及技术部门图纸、技术要求等,并结合检验规程对原材料及外协件进行检验。
4.3、检验过程中要参照《合格供应商名录》,若送检人员提供的原材料(除工具、普通标准件及其他未使用在产品上的)供应商没有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其中,将拒以检验,并将其信息上报技术质量部主管领导。
4.4、《合格供应商名录》按年度评选一次。由采供部门提出入围名单,由主管技术质量的公司领导招开评审会议,经技术、检测、生产、供应等部门综合评定后,确定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
4.5、原材料检验单由采供部门填写,一式三份,检验室留一份,库房一份,送检人员一份。库房管理管理人员接收时要依据产品合格证进行接收。
4.6、检验结果若偏差度很大无法确定时,检验员可将检验结果上报技术质量部,由技术质量部协同检验人员确定合格与否。
4.7、贵重材料(铜排、漆包线等)及重要生产用料,实施全检制,辅助情材料、外协件实施抽检制。
4.8、坚决杜绝未经检验的材料注入生产现场。对于违反者按违反工艺纪律进行处罚。
4.9、检验人员要严格执检,发生错检、漏检、错报、瞒报将对检验人员处以50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则上报公司处理。
4.10、检验完后,根据实际检验结果在送检单上填写检验的相关信息。不合格原材料,要得到技术质量部主管领导的签字及处理意见后方可生效。如果问题重大必须报公司负责人进行处理。
4.11、不合格品不能入库,也不能摆放在生产现场;采购人员必须将不合格品放置指定位置,并由采购部部门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退货(索赔)或更换。
5、物资分类
5.1、技术部门依据采购物资对产品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并下发到相关部门。本公司的采购物资分为以下几类:
5.1.1、(A类)
价格昂贵的原材料和外购件、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对产品质量起重要作用的关键零部件。
主要材料有:
5.1.1.1、铜材及铁心:铜棒、铜排、铜带、漆包线、丝包线、铜皮、黄铜棒、磷铜焊条及电流电压铁心。
5.1.1.2、化工原料:硅微粉、树脂、固化剂、增韧剂、促进剂、染色剂、脱摸剂。
5.1.2、(B类)
直接用于产品的重要材料、成批采购有外购件、全部外协件。
主要材料有:
5.1.2.1、绝缘材料:PVC电气绝缘胶带、PMP纸、纸板、黄蜡绸、绝缘漆、黄蜡管、硅橡胶管、青壳纸。
5.1.2.2、屏蔽材料:半导体皱纹纸、半导体漆、半导体自粘带、屏蔽线。
5.1.2.3、缓冲材料:白布带、黄色皱纹纸、橡胶带。
5.1.2.4、冲压件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