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ppt.pptx
;;相关知识;肺组织、胸廓、肺A血管
慢性病变→肺组织结构、功
能异常→肺血管阻力↑→
肺A压↑→右心肥厚、扩大,
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年龄多>40岁,年龄↑→患病率↑发病率为4‰
北方南方农村城市吸烟者不吸烟者
男女无差别
冬、春季多见,气候骤变为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占住院心脏病的46%-38.5%;(一)支气管、肺疾病
COPD约占80%~90%、哮喘、肺结核、支扩、尘肺
(二)胸廓病变:畸形、胸膜增厚粘连
(三)肺血管病变:炎症、肺血栓栓塞症
(四)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1.肺A高压→右心负荷↑
2.心肌缺O2,心肌功能受损
3.感染:毒素对心肌损害
4.电解质、酸碱失衡,影响心肌;(三)其他重要器官损害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肝、肾、胃肠、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
有无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病史。
吸烟史和慢性咳嗽、咳痰病史。
发病是否与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有关。;(二)身体状况
(1)肺、心功能代偿期:
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表现,逐渐出现心悸、乏力、呼吸困难。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尖搏动提示右心室肥厚。;(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常由感染诱发,是失代偿最突出的表现
心力衰竭:主要是右心衰竭。心悸、气短、腹胀、食欲不振、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阳性、下肢水肿等。;3.并发症
肺性脑病、自发性气胸、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和休克。
肺性脑病: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言语障碍以及出现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病程长、疗效差,长期治疗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不足,以及医疗费用保障不足,都会导致患者悲观绝望。;(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RBC↑、HB↑。感染时WBC↑、N??。
2.(X线)除原发病的X线表现外,可见右下肺动脉干扩张,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扩大,心脏阴影是垂直的。;
3.心电图检查右心室肥厚、肺P波
4.动脉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紊乱等。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时呼吸衰竭
5.超声心动图;(五)治疗要点
缓解期:呼吸肌功能训练;对症处理;加强免疫力;中医中药治疗。
急性期:
积极控制感染
通畅气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处理并发症。;1.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阻塞、分泌物过多、呼吸肌疲劳和肺泡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多、黏稠及咳嗽无效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肺功能减退有关。
4.体液过多与右心功能不全,体循环瘀血有关。
5.焦虑与病程长、疗效差、家庭经济负担重有关。
6.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自发性气胸、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病人呼吸困难减轻或消失;能有效咳痰;活动耐力增加;尿量增加,水肿减轻或消失;营养状况改善;情绪稳定。;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
休息与体位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保证病人充分睡眠,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呼吸困难严重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肺、心功能代偿期活动应量力而行,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水肿、少尿病人应限制水与钠的摄入。;(二)病情观察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变化。
观察病人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有无心悸、胸闷、水肿及少尿。
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变化。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烦躁、昼睡夜醒、意识状态改变等肺性脑病表现。;【护理措施】;2、用药护理
①镇静麻醉剂: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应避免使用,以免呼吸抑制和咳嗽反射。
②呼吸兴奋剂: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烦躁、面红、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
③使用排钾利尿剂:监测电解质变化,有无腹胀、四肢无力。
④洋地黄类药物:持慎重态度,注意纠正缺氧,用药后是否出现中毒反应。
⑤血管扩张药物:应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变化。
⑥抗生素:注意观察感染控制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嘱病人注意防寒、保暖,防治各种呼吸道感染
教会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疗法,并嘱其长期坚持
合理饮食,增强营养
定期门诊随访。;护理措施;感谢您的聆听;;术前用药;术前用药;苯二氮卓类;阿片类—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