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章梁板结构.ppt

发布:2017-06-05约9.16千字共10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板的设计要点 * 配筋——受力筋(实用方法) a a a a a a l0/10 ln/6 ln/6 ln/6 ln/6 ln/6 ln/6 ln/5 ln/10 ln ln ln ln 一端弯起 两端弯起 弯起式配筋 伸入支座筋?As/3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板的设计要点 * 配筋——受力筋(实用方法) a a a a a a l0/7 ln/10 ln/10 ln/10 ln/10 ln/10 ln/10 ln/5 ln ln ln ln 分离式配筋 (不受振动、荷载较小的板) 伸入支座筋?As/3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板的设计要点 * 配筋——受力筋(实用方法)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板的设计要点 * 配筋——分布筋(实用方法) 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分散集中荷载 每米不少于3根; 截面积?1/10受力钢筋截面积。 置于受力钢筋的内侧。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 配筋——板面附加筋 承受非主要受力方向可能出现的负弯矩 板的设计要点 ?6@300 ?6@200 ?6@200 ?6@200 ?l0/7 ?l0/4 ?l0/4 ?l0/4 ?l0/4 l0单向板的计算跨度 主梁 次梁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次梁的设计要点 * 纵向钢筋的配筋率:0.6%~1.5% * 截面:支座——矩形;跨中——T形(bf取法已讲过) * ??0.35 (考虑内力重分布) * 箍筋面积增大20% (考虑内力重分布)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次梁的设计要点 * 配筋(q/g ?3,相邻跨度相差?20%) ln ln/3 ln/3 ln/5+20d ln/5+20d ?As/4不少于两根 ?As/2 ?la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次梁的设计要点 * 配筋(q/g 3,相邻跨度相差20%,按包络图处理 ) 1 e 几何中心轴 ? ? ? ? ? ? 3 2 1’ a c d A D E 200 b ls2 ls1 A C B ? ? ? ? ? ? a c b 1 2 la la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主梁的设计要点(内力按弹性方法计算) * 截面:支座——矩形;跨中——T形(bf取法已讲过) *截面有效高度: 支座截面处, 单排:h0=h-50~60 双排:h0=h-70~80 跨中截面处的取法已讲过 板筋 次梁筋 主梁筋 30~35mm 50~60mm 次梁h0 主梁h0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主梁的设计要点(内力按弹性方法计算) * 纵向钢筋的布置按内力包络图 * 主、次梁相交处的附加箍筋 Fl Fl 直接受剪 Fl Fl 间接受剪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主梁的设计要点(内力按弹性方法计算) h1 h1 h1 b b b Fl 可能出现的裂逢 箍筋 Asb h1 h1 h1 b b b Fl 可能出现的裂逢 吊筋 ? 优先选用箍筋 四、双向板肋梁楼盖 1.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布置 和单向板肋梁楼盖类似 四、双向板肋梁楼盖 2. 双向板的受力特征 当l02/l01=2时,p2=0.06p,单向板;当l02/l01=1时,p2= p1 =0.5p,双向板。 p2 l02 fA p1 l01 fA 1 1 双向板与单向板受力性能的主要区别 四、双向板肋梁楼盖 2. 双向板的受力特征 双向板的试验结果——以受均布荷载的四边简支板为例 l01 l02 l01 l02 板底裂缝 板面裂缝 l01 l02 =l01 四、双向板肋梁楼盖 2. 双向板的受力特征 双向板的试验结果——以受均布荷载的四边简支板为例 四、双向板肋梁楼盖 3.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 单跨板 教材附表2-2列出均布荷载下双向板的六种支承情况 单位板宽内的弯矩 均布荷载 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计算同单向板 泊松比?=0时的数值, ??0时, m1 ?= m1 + ? m2; m2 ?= ? m1 + m2 混凝土: ?=0.2 支座按实际情况 无弯矩按简支 无转角按固支 四、双向板肋梁楼盖 3.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 连续板——利用单跨板的计算表格(条件: ) g g+q g+q/2 +q/2 g+q/2 a) +q/2 b) *跨中最大正弯矩 g g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