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夏铜飞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31420040夏铜飞分析.doc

发布:2017-01-05约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 筑 装 饰 简 史 班 级:装D1401 姓 名:夏铜飞 学 号《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 摘要:简单介绍了明清木结构建筑装饰的特点及发展过程,并从门窗、藻井、梁柱、斗拱等方面对古建筑的装饰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的建筑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出现了木结构建筑的框架式建筑,并且经过不断的创造、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木构架建筑已经得到了高度发展,其错综复杂、变化丰富的各种构架形式也成为室内最好的装饰构件,随着建筑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到了明清时期,建筑的室内不再以单调的形式出现,建筑的装饰性日益增强,更加着意对功能性部件精雕细琢。木结构的装饰手法都被发挥的淋离尽致,如藻井、斗拱等部件,都已经发展成为以装饰为主,功能为辅的建筑结构了,可以说这个时期建筑室内的装饰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并且中国独特的木结构梁架建筑体系赋予了内部空间最大的自由。门、屏风、隔扇的运用和灵活的空间组合处理使建筑内外空间融为一体,藻井天花、隔扇等,成为内部空间划分极具装饰性的构件。其工艺的精致,结构图案的精美与变化都是独树一帜的。除此之外,其中载力的结构部件如梁、柱、斗拱等也成为室内装饰的重要内容,成为力学和美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1、门窗的装饰 门窗本为遮挡和联系室内外空间而用,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窗却有着更特殊的意义。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隔扇门和漏窗,它们在沟通内外的同时,还增加了室内的景观。在明清时?期的窗式种类超过了历朝历代,棂花的图案取材往往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明清时期这些图案种类的丰富性也达到了顶峰。其中有取材于动物形象的图形,如:“双龙戏珠”中的龙、“龙凤呈祥”中的龙凤、“麒麟富贵”中的麒麟、“松鹤长寿”中的鹤,甚至连蝙蝠也被纳入其中;也有取材于植物形象的图形,如:松、柏、荷、梅、兰、菊等不计其数,植物形象比动物形象更为广泛,莲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牡丹则象征富贵与美好。还有取材于字形的图形,如:回字、万字、井字、十字、工字等;另外还有几何图形,如:八角、六角、三角、四方、半圆、瓶形、菱形、方格等等。除此之外,有时在这些纹样中间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典故性的纹饰图案,如:“八仙拱寿”、“威凤祥麟”、“兰桂齐芳”、“麻姑献寿”、“金玉满堂”、“鱼跳龙门”、“独占鳌头”、“蜡宫折桂”等等。这些棂花和窗纹甚至成为居室中最重要的装饰之一,为室内增添了很多生机。在明清时期园林得到空前发展,窗也随着园林的发展得到了更好地延伸。北方园林的外墙上常有造型丰富的小窗洞点缀其间,窗式有石兽、方形、五角、六角梅花……南方园林特别是苏杭一带的园林在走廊和外墙上开窗洞颇为盛行。明计成的《园冶》一书称之为漏明窗,常用薄砖瓦片或绿色方形花玻璃镶在窗内,还有动植物图案装饰窗心,形式美感让人叹为观止,在这里窗户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 2、藻井的装饰 藻井是中国古代最尊贵的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它一般建在屋顶天花中心部位,起着强调室内空间中心及重点装饰的作用。为什么叫藻井呢?主要是因为它形状似井,又在上饰藻纹,所以形象地称之为藻井。藻井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而逐步演变,从原始简单的藻井逐步演化为复杂、华丽的藻井形式,到了明清以后,藻井的式样越来越复杂也更加细致,有方形、八角形及圆形等多种形式。藻井主要用于庄严雄伟的宫殿或神圣肃穆的佛堂中,一般建筑的顶棚是不许用藻井的。明清时期的藻井全部以木雕花板装饰,在角蝉、压槽板及圆顶部位大量采用雕刻工艺,并大量运用贴金技法,装饰意味更加浓厚,是建筑装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旋螺殿是明代的建筑之一,它是李庄最精美的建筑,整座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铁钉。这里最值得一看的是旋螺殿的藻井,向上仰视,层叠向上的各类斗拱形成八面都是由右侧转至顶部的网格状花纹,繁复精美得象剪纸,十分美观。该殿也因其藻井状如旋螺而得名。 3、梁柱的装饰 木构架的梁柱式结构体系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主流,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梁柱式结构以木材为主,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墙倒屋不塌”正充分表达了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也体现出了柱子的重要作用。柱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构件,用柱子和墙壁构成各种形式的室内空间,供各种不同用途的需要。柱子有角柱、檐柱、山柱、中柱、金柱、童柱,柱的造型也多种多样,有方、圆、八角、束竹状,在承重的同时,经过工匠们的精雕细琢也已经成为装饰造型的重点。匠师们有的在柱子、梁枋之上雕刻有不同题材的雕塑,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头有石头,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