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5章-种子活力劣变和寿命.ppt

发布:2017-04-17约9.51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章 种子活力劣变和寿命; 为避免混乱,目前已普遍采用种子活力(seed vigour)一词。 1950年,在国际种子协会(ISTA)的年会上,首次讨论了种子活力测定 这一概念。 会议对发芽试验 和 幼苗活力 取得了一致意见—— ◆发芽试验,一般应在无机发芽床上、适宜的条件下进行。 ◆而某些特殊试验,如土壤试验、砖砾试验,则称为活力测定(Franck,1950)。 尽管如此,长期以来,对种子活力的定义,仍不统一,因为种子活力,不像发芽率那样是一个单一的质量标准,而是描述若干特性的概念,不同学者对种子活力的定义认识有差异。 通过长达1/4世纪的争论,直到1977年,ISTA才通过了种子活力的定义(Perry,1978),即—— “种子活力是决定种子或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的活性水平和行为的那些种子特性的综合表现。表现良好的,为高活力种子,表现差的,为低活力种子。”; 与种子活力有关的各方面特性表现有—— ①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速度和整齐度。 ② 田间出苗、生长的速度和整齐度。 ③ 贮藏、运输后发芽能力的保持。活力强度可持续影响植 物生长,作物整齐度、产量和产品质量。 AOSA于1980年,采用了较为简单直接的定义(McDonald,1980)—— “种子活力是指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决定种子迅速整齐出苗和长成正常幼苗的潜在能力的总称。” 以上两个定义的基本内容十分相似。 概括地说,活力就是种子的健壮度(郑光华,1980)。 ;《2003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对种子活力的定义—— 种子活力是指在广泛环境条件下,可接受发芽的种子批的测定活性和性能有关特性的总和。 种子活力不是一种单一的测定特性,而是一种用以表达如下有关种子批性能的多种特性的概念——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速率和一致性。 ●种子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的出苗能力。 ●经贮藏后的性能,特别是能保持发芽能力。 可接受发芽的种子批——是指该种非休眠种子,具有可接受标准发芽水平的种子批。; 种子生命力、生活力、发芽力、活力的区别与联系—— 种子生命力(seed vitality)——是指种子生命的有无,即存活度。 种子生活力(seed viability)——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力(seed germination ability)——是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实际上,广义的种子生活力应包括种子发芽力。习惯上,在用间接方法(如四唑染色)测定种子发芽力时,称生活力。而在实验室进行发芽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率时,称发芽力。 种子活力(seed vigour)——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通常指田间条件下的出苗能力以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性能和指标,表现良好即为高活力种子。 种子生活力(发芽力)与活力之间又是有机联系的,生活力(发芽力)是活力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1.2 种子活力的研究意义 高活力种子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生产潜力 (1)提高田间成苗率 (2)节省播种费用 (3)抵抗不良环境条件 (4)抗低温能力强,适于早播 (5)增强对病虫草的抗争能力 (6)增加作物产量 据美国对大豆、玉米、大麦、小麦、燕麦、莴苣、萝卜、黄瓜、南瓜、青椒、番茄、芦笋、蚕豆等13种作物的统计资料,高活力种子可以增产20%~40%。对于叶菜类和根菜类等蔬菜作物及牧草作物,高活力种子长出幼苗及营养器官均较快速,增产作用则更为明显。 (7)提高种子耐藏性; 种子活力测定的必要性 (1)保证田间出苗率及生产潜力的必要手段 有些开始老化劣变的种子,其发芽率尚未降低,但活力却较低了,影响田间出苗率,往往两批发芽率相同或接近的种子,其活力和田间出苗率有较大的差异(ISTA,1995),在此种情况下进行活力测定,选用高活力种子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机播(玉米穴播)时尤为重要。 (2)种子产业中质量控制的必要环节 种子收获后,要进行干燥、清选、加工、贮藏等处理过程。及时进行活力测定,可及时改善加工、处理条件,保持和提高种子活力。 ; (3)帮助育种者选育新品种的必要方式 在选择 抗寒、抗病、抗逆、早熟、丰产 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