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城市居民的公共休闲活动少休闲、娱乐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作为一个“聚落”,城市必然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休闲空间,但是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感到公共休闲、户外休闲活动少。首先,现有的休闲娱乐场所收费高拒绝了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使参与休闲娱乐活动的人数少;第二,日常的休闲娱乐服务单一,休闲活动项目少,使得人们可进行的休闲活动少;第三,周末的郊游在车程、可达性及景点线路组织等条件的限制下,使公众的出游受到约束,降低了公众休闲活动的机率。城市居民在紧张的工作或繁重的家庭事务后,往往选择看电视、上网等方式,公共休闲特别是户外休闲活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2.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少城市的不断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土地来支持人们的生活、城市商贸等活动,但是当前大多城市都面临用地紧张,后备土地不足的问题。紧张形势下活跃的房地产开发商并不是弱势,近年来写字搂、各种理念的小区等楼盘有增无减。另一方面,人口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建设用地需求量更大,在新建公共用地中的比例也扩大。而公共休闲用地不但相对来说比例小、增加量少,还时常成为减缓城市土地压力的对象。在城市规划等指导性文件里,没有给出公共休闲用地的比例、面积等指标,致使有些城市的公共休闲空间少,休闲活动、项目难以落实。居住小区中的绿地、休闲长廊可以一定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但零散不连片,较大面积的比较集中的公共休闲空间少是当前尤为突出的问题。3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的局限城市公共空间不仅用地紧缺,空间分布也不够合理。如广州东站前广场、珠江新城广场属面积较大、标志性的公共休闲广场,却远离居民区,人流量不多,因而公共效应不明显;而百佳、好又多超市等门前的小广场人流量多,是附近人们休闲的场所,但又分布零散不连片,环境容量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人们休闲活动集中时会出现座椅等设施不足的问题。其次,在设计上普遍存在缺乏地方特色、个性不突出。如过多使用钢、混凝土、玻璃等新型材料,尽管空间尺度大了,但现代化气息过浓,使人缺少亲切感;色彩运用不恰当!雕塑小品等指向意义不确切,使人产生不舒适的心理感受;植物以及水的环境设计呆板或过于人工化,使空间环境缺少吸引力。此外,还存在管理不善,休闲环境脏、乱、嘈杂等问题,这些都是休闲活动发展的限制因素。“城市新区病”——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城市公共空间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采取了新老分立,在老城区外建设新区的策略。在新区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其外部公共空间的各项特性也不再与旧城区相同,相应的不免出现了很多尺度、界面以及功能上的问题。本课题通过选择国内外若干城市新区典型案例,采用横向对比不同国家、地区,纵向对比不同建设年代的方法,试图总结出新区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一. 选题前沿性特点为求得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分散过多的人口、工业等给市区带来的压力,许多大城市都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如兴建卫星城、辟建新的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居住区等。建设城市新区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又一条可行之路。城市新区的概念是由城市新城而衍生来的。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各类产业的增加,扩大城市规模,开辟新区成为目前各个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是城市人口集聚的新载体、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城市形象的新窗口、疏解老城功能的新平台、城市资产经营的新亮点。经过近百年来的开发实践,新区的内涵得到不断发展,它不仅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平衡社区,还往往作为城市的副中心(如法国巴黎的徒方斯)、新的产业基地或城市外部区域的新增长极。城市新区的定义是指在城市以外规划用于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城市新区一般指大规模成片开发、统一规划并相对独立的建设片区以及因城市化发展形成的“独立新城”;城市新区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社会组织管理系统上都存在可感知和被认同的界线,它相对于城市传统中心区、乡村地区和其它新区在地域空间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它是城市复杂大系统下的一个各要素齐备的子系统。通过以上各种对新区的定义描述,可以认为城市新区既是城市郊区化模式的演进,又是根据城市规划有待开发,集中未来城市一个或几个重要职能的核心地区,它可能是城市未来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产业中心或几个中心的结合,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式,并且成为新经济的一个载体,在老城区基础上拓展起来的。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的结果,同时也和人口增长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同步等因素有关。首先回顾面临的城市问题,由城市问题自然过渡为城市新区的开发。新城战略作为解决大城市问题,其后又成为城市复兴与区域开发的重要手段,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