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腺病毒高通量快速鉴定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野生动物腺病毒高通量快速鉴定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申请《野生动物腺病毒
高通量快速鉴定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的立项工作,该标准立项得到科
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高黎贡地区野生动物全景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与安
全评估示范”支持,批准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负责《野生动
物腺病毒高通量快速鉴定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协作单位:无
(三)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项目组
成立标准制定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对相关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技术资料进行调查与整理。
2.标准起草
通过对前期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对收集资料的分析统计,确定野生
动物腺病毒高通量快速鉴定技术规程的框架,包括野生动物样本采集
和保存、样本处理及核酸提取、病毒DNA建库、病毒DNA测序、
病毒种类鉴定及全基因组遗传信息获取等内容,参照标准编写格式,
起草小组编写了标准草案稿。
3.实验验证
标准草案完成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有关各项技术指
标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验证,对存在问题作了研究和验证,补充完
善本标准,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4.专家意见征询
本标准广泛征求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
病毒研究所等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
项目组内部充分讨论,进行分析、整理和完善,完成《野生动物腺病
毒高通量快速鉴定技术规程》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等待召开标准技术
审查会。
(四)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职务/
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任务分工
职称
中国科学院昆明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实施及
杨丽萍女实验师
动物研究所标准文本起草、标准实验研究
中国科学院昆明
杨兴娄男研究员组织项目实施及标准文本起草
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
李丰邑男博士生主要起草人、标准实验研究
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
赵锴男博士生主要起草人、标准实验研究
动物研究所
(五)制定标准的必要性、目的及意义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腺病毒科
(Adenoviridae)成员的统称,是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直径为70~
90nm的颗粒,由252个壳粒呈20面体排列构成。每个壳粒的直径为
7~9nm。壳粒里是线状双链DNA分子,约为30~47kb的碱基序列,
两端各有长约100bp的反向重复序列。腺病毒科成员感染包括人类
在内的各种脊椎动物,主要分为6个属:Aviadenovirus(主要感染禽
类)、Ichtadenovirus(主要感染鱼类)、Mastadenovirus(主要感染包
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Atadenovirus(主要感染爬行类、鸟类、反
刍动物及有袋类动物)、Siadenovirus(主要感染两栖类、鸟类及爬行
类动物)、Testadenovirus(主要感染爬行类)。传统观念认为腺病毒
的天然宿主通常为单一宿主物种或进化关系上密切相关的物种,例如,
人类腺病毒D型的天然宿主仅为人类,牛腺病毒2型的天然宿主仅
为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