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 “压岁钱”的传说由来 大年除夕的晚上,很多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为什么会得到压岁钱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年的传说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 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 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 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 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 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2、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A、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 悬艾叶菖蒲、佩香囊 B、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它的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 C、端午节的活动:端午节活动的种类、端午节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D、端午节给你感受: 其他节日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关于中秋的传说: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吴刚伐树 重要词汇 春节:敲锣打鼓,张灯结彩 、送旧迎新 、喜气盈门、彩旗飘飘、人山人海 、团团圆圆、礼花和鞭炮 端午节:悼念屈原、粽子、艾草、香囊 中秋:中秋阖家团圆 小提纲1 题目:节日名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第一自然段:介绍该节日的习俗 第二自然段: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也可同时说说与它相关的传说 第三自然段:写出该节日你参加的或做过的一些事情 第四自然段:这个节日给你带来的感受,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些特点。 春节图片浏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