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疏通文意 把握主旨.doc

发布:2019-05-16约4.0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石家庄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章节 第一课时 课题 五柳先生传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通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重点 熟读成诵。 难点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 朗读、小组合作 教学步骤及过程 师生活动安排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三、题目解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四、课堂诵读,翻译课文 1、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2、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3、学生齐读 教师导入。 师范读,生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点评。 板书 设计 五柳先生传 熟读成诵——理解文意 小 结 ? 这节课,我们主要要求同学们能够读熟课文,初步理解文意。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理解课文。 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译文。 课后 反思 石家庄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章节 第二课时 课题 五柳先生传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2、能力目标:疏通文意,可以明确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学有所用,联系自身。 重点 疏通文意。 难点 帮助理解文意。 教学方法和手段 翻译、小组合作 教学步骤及过程 师生活动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 1、作者 2、解题 3、朗读 二、读懂课文   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意帮助你们。   (1)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片,点拨释疑。  教师复习检查导入。 师生共解。 板书 设计 五柳先生传 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 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 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 特殊句式的理解: 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省略句:闲静 小 结 ? 这节课,我们主要要求同学们能够背诵课文,初步理解文意。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读课文。 作业 《同步练习》课内部分基础题。 课后 反思 石家庄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 授课班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