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练习题答案.doc

发布:2019-07-01约1.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C 2D 3A 4 ①中“兴亡”应改为“强盛” ②中“所没有”应改为“独有”. ③中“轻快”应改为“轻松” ④中“不能不”应改为“不能” 5.活动一:学而不思则罔 敏而好学 其义自现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读书破万卷 白首方恨读书迟 活动二、三答案略 二、阅读理解(60分) 6.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打开,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7. 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8.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读书的美妙,给人以丰富的想想。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活跃丰富就需不断读书学习,这样人才能发展提高,才能不断进步。 9. 多读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更活跃,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10.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1.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12.不能删,加上表明作者强烈的情绪,也说明了社会的无比黑暗,说明了“中国脊梁”顽强的奋斗精神,如果去掉则削弱了这种程度。 13.“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 14.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15. 沈从文在敌人的枪炮声中淘书、朱自清忍受饥寒摧残淘书、袁同礼和蒋廷黻玩“调虎离山”淘书。 16,更形象地写出大师爱书如命,精心挑选,发奋读书的可贵精神。 17.大氅的纪念意义重大,但为了读书朱自清依然用此当掉买书,足见其痴爱读书,交代衣物结局表达作者对朱自清经历的同情敬佩。 18.都怕对方买走自己想要的书籍,但为了对方的面子又不好挣着先买,所以两人相互关注察看对方情况。和后来两人的表现相照应。 19.不妥当,加上更符合当时两人想要书,又不好急着买到书的心里,若去掉就和两人的爱好及顾忌朋友的面子不相符了,所以去掉不妥当。 20.在艰苦的岁月里,艰难的条件下,酷爱书籍,并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淘书,这种经历让人感到了大师读书的艰难辛酸,令人感慨同时感人至深。大师在不易找到书的时代如饥似渴地淘书读,而今我们要读书可信手拈来,为何不珍惜大好时光,珍惜幸福时代好好读书? 21.要分清读书、看书,不但要看书,更要读书,切忌死记硬背。通过曾国藩的话引出论点,然后正反面指出死记常识无意义,最后分析要求学生死记的原因,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 22.为了摆出自己的观点:读书与看书不同,读书时不能死记硬背。同时作为道理论据,支撑作者观点。 23.不罗嗦,通过人们熟悉的名胜论述了有些地理常识不需死记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4. 是教科书编者,专门抄书,表示专家架子;二是教员不知分出重轻,全课名词,必要学生硬记。学生吓于分数之威严,为所屈服,亦只好不知所云地硬记,于是有趣的常识变为无味的苦记。(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5.有些书可观其大略,有些书需用心细读,读时要眼到心到。常识性的东西可作了解,不必死记硬背。 26.示例(1)请老师不要强迫学生死记硬背。(2)考试时不要考死记硬背性的常识性知识。(3)我们不要只抱着应付考试而读书。 三、作文按中考评分标准(60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