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理综测试化学试题详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次理综测试化学试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4.48L氨气分子中含0.6NA个N-H键
C.100m0.2mol·L-1的FeCl3溶液中,含Fe3+数为0.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2+、Mg2+、Cl、NO3能大量共存于pH= 0的溶液中
B.1 L浓度为l mol·L-1的NH4Cl溶液中含有NA个NH4+
C.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再用排空气法收集NO
D.反应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中,每析出128 g S共转移0.8mol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氯乙烯、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B.汽油、柴油、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C.甲烷、乙烷、丙烷在光照下分别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都只有一种
D.乙醇、甲苯和溴苯可用水鉴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草酸溶液,观察紫色是否消失 验证草酸具有还原性 B 向相同浓度的NaBr和KI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比较溴元素和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将Mg(OH)2沉淀转入烧杯中,加足量稀硫酸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制备硫酸镁晶体 1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Y、Z、W位于同一周期,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X原子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又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X,离子半径Z<W
B.元素Y的单质能与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Y和W能形成YW2型离子化合物
D.W的单质有毒,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13.下列各组物质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FeCl3 FeCl2 Fe2O3 Fe(OH)3 B NO HNO3 NO2 NH3 C Cu CuO CuSO4 CuCl2 D Si Na2SiO3 SiO2 H2SiO3
26.(14分) 实验室以正丁醇、溴化钠、硫酸为原料制备正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 + H2SO4 HBr + NaHSO4CH3CH2CH2CH2OH + HBr CH3CH2CH2CH2Br + H2O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原料,充分振荡后加入几粒沸石,安装装置Ⅰ。加热至沸腾,反应约40min。待反应液冷却后,改装为装置Ⅱ,蒸出粗产品。部分物理性质列表如下:
物质 正丁醇 正溴丁烷 沸点/℃ 117.2 101.6 熔点/℃ -89.12 -112.4 密度/ g·cm-3 0.8098 1.2758 水中溶解性 微溶于水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将所得粗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10mL水洗涤,除去大部分水溶性杂质,然后依次用5mL浓硫酸、10mL水、10mL饱和NaHCO3溶液、10mL水洗涤。分离出有机层,加入无水氯化钙固体,静置1h,过滤除去氯化钙,再常压蒸馏收集99~103℃馏分。
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冷却水从A的________(填“上”或“下”)口通入。
(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原料有:①10m水;②7.5m正丁醇;③10g溴化钠;④12mL浓硫酸。上述物质的加入顺序合理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3) 烧杯B中盛有NaOH溶液,吸收的尾气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学式)。本实验使用电热套进行加热,总共使用了________次。
(4) 用浓硫酸洗涤粗产品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最后一次水洗主要是洗掉。
(5) 制备正溴丁烷时,不直接用装置Ⅱ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6) 本实验得到正溴丁烷6.5 g,产率为(只列式,不必计算出结果)。(14分)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