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9章-推出机构的设计(终)详解.ppt

发布:2017-05-21约1.67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9章 推出机构设计 ;动画演示;第9章 推出机构设计 ;9.1 推出机构的组成与分类;9.1.1 推出机构的主要组成与分类;①推出元件直接推动压铸件脱落。 ②复位元件在合模过程中,驱动推出机构准确地回到原来位置。 ③限位元件调整和控制复位装置的位置,起止退限位作用。 ④导向元件引导推出机构往复运动的移动方向,并承受推出机构等构件的重量,防止移动时倾斜。 ⑤结构元件将推出机构各元件装配并固定成一体。;2、推出机构的分类 ① 按推出机构驱动方式,分为机动推出、液压推出和手动推出 ② 按推出元件结构特征,分为推杆推出、推管推出、卸料板推出,推块推出和综合推出等。 ③ 按推出元件动作方向,分为直线推出、摆动推出和旋转推出 ④ 按推出机构动作特点,分为一次推出、二次推出,多次顺序分型脱模机构以及定模推出机构等。;9.1.2 推出机构的设计要点;⑵旋转推出 式中 n推—旋转推出转数,r; H—成型螺纹长度,mm;   K一安全值(一般取3~5mm)。;⑶摆动推出 式中 —推摆动推出角度,(°); —铸件旋转面夹角,(°); —安全值(一般取3°~5°);2、推出力的确定 推出过程中,使铸件脱出成型零件时所需要的力,称为推出力。 式中 F推—压铸机顶出器的推出力,N; F—压铸件所需要的推出力,N; K—安全值(一般K=1.2)。 ;3、受推面积和受推力 在推出力的推动下,铸件受推出零件所作用的面积,称为受推面积。 而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受推力。 推荐的铸件许用受推力;9.2 推杆推出机构;9.2.1 推杆推出机构的组成;9.2.2 推杆推出部位设置要点;⑼不要在安放嵌件或活动型芯的部位设置推杆 ⑽带有侧抽芯机构的模具,推杆推出位置避免与侧型芯复位动作发生运动干涉 ⑾需要在中心浇口的分流锥处设置推杆时,推杆端部应设计成分流锥的形状 ⑿在压铸成型的斜面设置推杆时,应在推杆推出端的斜面上开设多个平行横槽 ⒀当平板状压铸件不允许有推出痕迹且包紧力不大时,可采用耳形的推出形式 ⒁推杆位置应避开冷却水道;9.2.3 推杆推出端的形状;(a):端面为平面形 (b):台阶行推杆 (c):圆锥形端面 (d):圆锥形端面 (e):设置在加强肋一侧 (f ):斜钩形推杆;9.2.4 推杆的固定形式和止转形式; 单面键止转,推杆在孔内活动度比第一种形式大。; 止转销设置在推杆尾端,推杆固定板为不通孔槽。; 一般有使推杆偏往骑缝销相对方向的趋势。;2、推杆的固定方式 沉入式的固定形式 ;9.2.5 推杆的尺寸与配合;2、推杆的配合 推杆的配合及参数;9.3 推管推出机构;9.3.1 推管推出机构的形式及其组成;常用推管机构的类型;9.3.2 推管的设计要点;9.4 卸料板推出机构;特点: ①推出着力点均在包紧力较大压铸件的边缘底端面,推出作用面积大,有效推出力大。 ②推出力均匀,压铸件不易变形。 ③压铸件表面无明显推出痕迹。 ④无需设置推出系统复位机构。;9.4.1 卸料板推出机构的组成与分类;2、分类 ⑴卸料板整体式结构;⑵动模镶块式结构;⑶螺旋式结构;⑷斜动式结构;9.4.2 卸料板推出机构的设计要点;9.5 其他推出机构;9.6 推出机构的复位与导向;9.6.1 推出机构的复位;2、复位杆的布局形式 (a)特点: ① 投影方向跨度大,复位作用力平衡,动作可靠,应用广泛。 ② 选择复位杆位置有较大灵活性。 ③ 易于安装、调整和更换。;3、推板的限位装置 ;5、设计要点 ① 复位杆位置应对称均匀。 ② 限位元件应尽可能设置在压铸件投影面积范围内。 ③ 复位杆直径和位置跨度应尽量大一些,。 ④ 合模时,复位杆的端面不能高于动模分型面。;9.6.2 推出机构的预复位;2、预复位机构 在模具最初合模过程中,合模力通过机械结构件的运作,使推出系统带动推出元件提前复位的机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