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湿热地区建筑热环境.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湿热地区建筑热环境
张宇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1
中国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
寒冷
夏热冬冷
夏热冬暖(湿热)
温和
广州
汇报提纲
人体热适应机理
节能计算参数
设备设计参数
建筑热环境智能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838003)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资助
人体热适应
被动接受(热平衡)
主动交互(热适应)
黑箱(室外气温—室内中性温度)
热环境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行为调节
生理习服
心理适应
交互作用1
交互作用2
交互作用3
气候室实验
湿热地区出生成长——气候
自然通风和分体空调建筑——热经历
冬、夏两季实验——季节
城市与农村——文化
20-32oC,50-70%
0.1m/s,MRT=气温,0.57clo
生理和心理测试
810人时(90*9)
季节习服—心率
夏季偏低(8次/min)
夏季偏低(6次/min)
季节习服—皮肤湿润度
夏季在高温工况偏高
冬夏无显著差异
季节热习服对心理反应无显著影响
气候习服—皮温
与温带受试者相比,亚热带受试者
在低温工况偏低1.3-1.9oC
在高温工况偏低0.3-0.8oC
气候习服—皮肤湿润度
与温带受试者相比,亚热带受试者
在低温工况接近
在高温工况偏低0.1-0.3
气候热习服对心理反应无显著影响
热经历影响—热感觉
与分体空调建筑受试者相比,自然通风受试者
热经历在夏季、过渡季较热,冬季相同
热感觉在高温工况偏低,低温和中性工况接近
热中性温度偏高0.7oC
可接受温度上限扩展0.9oC
27.1
26.4
文化影响—不满意百分比
与城市受试者相比,农村受试者
热中性时接近
偏冷时低至13%,偏热时低至40%
可接受温度下限扩展0.5oC,上限扩展1.6oC
结论
湿热地区人群的季节热习服显著,表现为夏季比冬季心率低、皮肤湿润度高,季节热习服对心理反应无显著影响;
气候热习服显著,表现为高温工况下亚热带受试者比温带受试者的皮温和皮肤湿润度低,气候热习服对心理热反应无显著影响;
结论
全年的室内热经历在人体热感觉的形成上发挥重要作用,偏热季节里较热的室内热经历,会带来较高的热中性温度、较低的热敏感度和偏热环境下较低的热感觉;
受文化和环境认知影响,农村人的热环境期望较城市人低,对偏凉和偏暖环境的热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Zhang Y, Chen H, Wang J, et al. Thermal comfort of people in the hot and humid area of China - impacts of season, climate and thermal history. Indoor Air. Online published.
Zhang Y, Zhang Z, Jin L. Thermal comfort of people in rural areas of the hot-humid region of China. Indoor Air 2016.
汇报提纲
人体热适应机理
节能计算参数
设备设计参数
建筑热环境智能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838003)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资助
节能计算参数
JGJ 7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季26℃,冬季16℃
GB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未考虑人体热适应
缺少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现场调研
2008-2015
主观问卷+物理测试
城市(广州):13栋自然通风+19栋分体空调建筑,92 人,3403份原始数据
农村(广东):近200座自然通风民宅,400人,1528份原始数据
自然通风环境
开窗
分体空调人群开始早(14oC),增长慢(25%/10oC)
自然通风人群开始晚(15oC),增长快(33%/10oC)
三月,四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自然通风环境
调整服装
-0.05clo/oC
0.3-1.2clo
低温时城市分体空调人群偏高
三月,四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注:点的面积代表样本量,按样本量加权回归
自然通风环境
风速
城市自然通风:0.26±0.06m/s
城市分体空调:0.09±0.04m/s
农村自然通风:0.35±0.32m/s
三月,四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自然通风环境
可接受温度范围
城市自然通风:18.9-28.9oC
城市分体空调:18.7-28.8oC
农村自然通风:16.3-30.7oC
三月,四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自然通风环境
湿度与辐射条件
63%,室温+0.8oC
室内ET*上限30.0oC(自)、29.0oC(分)
调节湿度、辐射,可提高温度上限1oC
三月,四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使用风扇环境
使用风扇行为
Probit回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