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一课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言描写 直接表现中心 “最美,最明白,最精确” (强烈爱国情感的体现) “亡了国……钥匙” 1、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 ?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3.“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4、品味重点词语 1、 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2、a.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的统治和封锁; b.“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c.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 一方面表现出他对祖国的必胜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1、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韩麦尔的思想感情? 转、拿 、使 、写 2、找出表现韩麦尔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分析它的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 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韩麦尔先生恪尽职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讨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人? 分析人物形象 2、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把描写小弗郎士的语句划出来。 小弗郎士的变化: 平 时 最后一课 对入侵者 对老师 对法语 不在意 害怕 讨厌 痛恨、愤慨 重视、珍惜 理解、尊重 对法国 无意识 热爱 小弗郎士心路历程: 害怕 诧异 难过 懊悔 珍惜 (幼稚) (成熟) 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 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年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韩麦尔先生的影响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 * * * * * * 最后一课 都 德 都 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法国战败。1871年5月10日,法德两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了德国。 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使学生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gěng zhuàn wǔ duó chéng qídǎo w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