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芯片显色技术在病原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9卷第2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V01.39.No.2
2017年2月 ChineseJo啪alofPreventive Medicine Feb. 2017
Veterinary
doi:10.3969/j.issn.1008—0425.2017.02.18
可视化芯片显色技术在病原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赵玉佳,文心田+,马 锐,杨国淋,滑 翔,谨瑾,
黄小波,曹三杰,文翼平,伍锐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猪病研究中心与基因芯片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
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献标识码:B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以其通过紫外交联将探针固定在高分子聚合材料的基质上【8]或
快速、特异、高敏感性及高通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不同 者以尼龙膜或纤维素性薄膜为介质固定在芯片的基片上[9],
领域【l。3】。但由于传统的芯片技术采用的是荧光素标记, 制备可视化芯片。
如cy3/cy5荧光染料[4】及量子点荧光标记[5]等,这些标记1,2靶基因的制备与标记靶基因的制备与标记是可视
方法的结果判定均需要依赖昂贵的荧光扫描仪,从而限制 化基因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视化基因芯片最常用
了芯片技术在临床上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为了克服传统生 的是生物素标记,利用生物素标记脱氧核糖核苷酸[10]、上
物芯片在临床应用中的限制,将可视化显色技术与传统生 游引物或下游引物…】,通过PcR扩增技术产生大量生物
物芯片相结合的可视化芯片技术的研究获得了快速的进 素标记的靶基因片段,以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特异结合
展。该技术主要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特异性结合的特 为基础,引入纳米金、磁珠和酶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
点,在杂交时引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磁珠、纳米金和酶 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可视化蛋白芯片是通过生物素标记的
等,通过不同的显色反应形成肉眼可识别的斑点,从而实 抗原或抗体,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生物素标
现芯片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具有传统芯片无可比拟的优 记的抗原或抗体引入可视化蛋白芯片检测体系。
势。本文对可视化芯片显色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 1.3可视化芯片的杂交芯片的杂交是体现芯片检测效
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要的综述。 能的关键环节。可视化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是以核酸分子
杂交为基础,将PcR扩增技术获得的cDNA探针或合成
1 可视化芯片的技术环节 的寡核苷酸探针与生物素标记的靶基因进行杂交,影响核
酸杂交的因素主要包括核酸的浓度、核酸的长度、Gc含
1.1 芯片的制备根据检测类型的不同,可视化芯片分 量和杂交温度等。随着探针浓度的增加,杂交信号的强度
为可视化基因芯片和可视化蛋白芯片。可视化芯片的制备 增强,但不是呈线性关系【12l。探针长度过短,特异性差;
是通过芯片点样仪以喷样的形式将cDNA、一定长度的寡探针长度过长,由于二级结构的产生会影响探针与靶基因
核苷酸、抗原或抗体等不同类型的探针固定在基片上,通 的杂交【13】。通过优化探针的浓度,选择合适的探针长度且
过烘焙、紫外交联、水合和离心干燥等程序保证探针的固 保证各个探针之间的Gc含量一致,可以获得最佳杂交信
定。针对寡核苷酸探针,通常需要在5’或3’端加15poly号值。可视化蛋白芯片的基本原理是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
(T),以增强寡核苷酸探针与基片的距离,降低空间位阻 免疫反应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显色反应来判断检测结
效应。可视化芯片的基片在使用前要进行活化处理,如对 果。可视化蛋白芯片杂交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