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种族问题弗格森骚乱的背后讲述.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弗格森骚乱的背后——美警察枪杀黑人引强烈冲突 超120场抗议将蔓延全国
近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市,非裔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遇白人警察枪击身亡。这一惨剧引发了当地大规模抗议活动,而抗议者与警察之间的对抗最终酿成骚乱。事发五天后,正在度假的奥巴马高调承诺透明调查、要求民众克制,但并未有效平息延烧的民怨。随后,面对几近失控的事态,密苏里州州长杰伊·尼克松宣布弗格森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实行宵禁,并派驻国民警卫队维持秩序。
奥巴马当地时间11月25日傍晚在芝加哥的哥白尼中心就移民改革进行演讲时再次就布朗案裁决引起的“弗格森骚乱”表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损毁财产都是具破坏性的,对此没有任何的借口可言。奥巴马还说,他会召集联邦和地方有关官员,就如何确保警察执法在各地都能公平进行展开讨论。
族裔间职业固化,加剧了执法失衡
回顾美国国家成长史,族裔问题始终牵动国家的前途。从南北战争到民权法案再到首位非裔总统奥巴马的历史性当选,种族歧视似乎在现实中获得了长足的改善,但族裔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却仍时常发生。去年7月,佛罗里达州非裔少年特雷翁·马丁遭遇拉美裔协警枪杀,又掀起了种族歧视的轩然大波。而包括布朗枪击事件在内,多数族裔冲突都发生在警察尤其是白人警察和非裔群体之间,如此势如水火的原因值得探究。
当地时间11月24日晚,在美国大陪审团做出不起诉枪杀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官威尔逊的决定后,弗格森等地出现抗议并导致严重骚乱,烟雾弹、催泪弹、石头横飞街头,抗议者们奚落警察,砸碎街边商铺玻璃门窗,多座房屋和车辆被纵火,光是弗格森一地就有至少61人被捕。
必须承认,非裔群体虽然得到了相对的平等与自由,但仍长期处于美国社会底层。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仅有45%的非裔拥有自己的房子,低于全美水平67%。而非裔群体的贫困率达到25%,将近全美数字的两倍。非裔的窘况无疑与受教育程度较低,进而只能从事低收入职业密切相关。形成恶性循环的是,非裔的犯罪率长期处于高位。低阶层而高犯罪率,很容易强化白人等其他族裔对非裔的固有刻板印象。这种歧视来自历史,却仍深深植根于当今美国社会层次的不平等,是酿成族裔冲突爆发的深层次因素。
在如此背景下,作为执法者的警察也难以全然跳脱偏见、忠于法律。他们深知非裔的高犯罪率,因而更多关注这个族群。同时,也有统计指出大概75%以上的美国地方警察是白人。这就意味着,虽然里根口口声声说“国家是色盲”,但维持这个国家安全的白人警察们难免会戴着“有色眼镜”。族裔间的职业固化倾向,加剧了正常法律程序中的失衡,成为族裔冲突的诱发因素。
反思:
恶性循环的弗格森其实是一个美国种族问题的缩影。正如美国首位非裔最高法院大法官瑟古德·马歇尔所言,“三K党(美国历史上和现在的一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民间组织)绝不会灭亡,他们只是不再穿床单了。”
朝鲜25日在平壤金日成广场组织十万人参加的军民大会和示威游行,抗议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本月18日通过朝鲜人权决议案,并谴责美国及其“追随势力”对朝鲜发起“人权”闹剧。
朝鲜对美国及其追随势力发动的反朝人权策动给予严重警告,如果他们继续结为一伙诋毁朝鲜、企图颠覆朝鲜社会主义制度,将会遭到无情惩罚和打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