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二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期末复习学案二 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
一、-t图像的理解及意义
“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
(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x-t图象纵轴是位移x。
(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x-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
(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
(4)“面”即“面积 ”: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x-t图象面积无意义。
(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
(6)“特殊值”: 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
【例1】(2015安庆二中期末)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质点在4s末速度相等
B.前4s内A、B之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s末两质点相遇
C.前4s内A、B之间距离先减小后增大,4s末两质点相遇
D.A质点一直做匀速运动,B质点先加速后减速,8s末回到出发点
针对训练 (2015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期末)聪聪同学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故事情节,明明同学画出了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两次
D.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
二、v-t图像的理解及意义
“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
(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v-t图象纵轴是速度v。
(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v-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
(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
(4)“面”即“面积 ”: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 v-t 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5)“截距”:初始条件、初速度v0.
(6)“特殊值”:如交点, 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
【例2】(2015云南玉溪一中期末)质点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
A.在2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在4s末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C.在前4s内的位移为零
D.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
(2015福州八中期末)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又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g=10m/s2,则( )
A.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大小为5m/s
B.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
C.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m/s
D.小球是从2.5m高处自由下落的
三、运动学规律在行车问题中的应用
“时间陷阱”,因为在利用公式x=v0t+at2时,只要知道了v0、a、t,原则上是可以计算出位移的,但在实际问题中,告诉的时间往往超过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所以利用上述公式时往往容易出错.
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先确定刹车时间.若车辆从刹车到速度减到零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公式v=v0-aT(其中v=0)可计算出刹车时间T=.
2.将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时间t与T比较.若Tt,则在利用公式v=v0-at、x=v0t-at2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若Tt,则在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例3】(2015安庆二中期末)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与5 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54 B.45 C.34 D.43
针对训练 (2015湖北武汉二中期末)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其中之一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反应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刹车距离”是指驾驶员从踩下刹车踏板制动到汽车停止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速度 反应距离 刹车距离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m/s 6 m 12 m 15 m 15 m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1.0 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
C.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D.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7.5 m/s2
四、追击与相遇问题
1
(1)位移关系:x2=x0+x1.
其中x0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x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物体的位移.
(2)临界状态:v1=v2.
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好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
显示全部